CloudFlare是一家2009年成立于美國舊金山的CDN服務公司,2011年10月被華爾街日報評為“最具創新精神的網絡科技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只有25人的小創業公司,在互聯網世界迅速躥紅,一躍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提供云安全服務的領軍企業。CloudFlare公司首席執行官 Matthew Prince曾表示,2014年起,會對中國大陸進行投資,在這里開設數據中心設施。但是,縱觀以美國為首的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在華期間都遭遇了大大小小的“風暴”,最終抵御失敗,要么打道回府,要么殘喘至今。無不免,我們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
從2000年開始細數,陸續進入中國互聯網的美國公司有:AOL、雅虎、eBay、Google、Amazon、Skype、MSN……但是,又有幾個,現在還出現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呢。有這么多前車之鑒,是否能為CloudFlare打上一劑預防針?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些不利因素是讓我們根本不看好CloudFlare進入中國?
許多人將美國公司失敗的原因歸咎于政府的監管和袒護,盡管這一點是這些公司失敗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自身原因不能不重視。就讓我們從這些原因中分析,CloudFlare如果進入中國市場,會遇到哪些方面的沖擊?
1. “棱鏡門”讓政府加強信息監管。
斯諾登不僅摧毀了美國云計算的安全神話,更使世界上70%的企業表示將調整使
用美國云計算服務。以德國為例,斯諾登事件后,企業已經開始禁用美國云計算服務。而云安全是建立在云計算平臺上的服務,以此來看,打上美國標簽的CloudFlare,注定一開始就會遇到信任危機。從目前在搜索引擎上搜索CloudFlare就可以看到此苗頭,中國最大的搜索網站搜索不到該產品的專業信息,只有鳳毛菱角的新聞證明其存在。這樣的局面,與MSN、Facebook、Myspace、Twitter……都非常類似。足以證明,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不被政府認可的美國互聯網公司都無法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上站穩腳跟。
2. 難與本土同質產品抗衡。
所有在華敗北的美國互聯網公司都遭遇了“水土不服”,而本土企業比外國企業不管從技術到市場都更為熟悉中國,且扎根多年。以此來看,CloudFlare與本土同質產品的PK,在起點上就輸了。
那再讓我們看看DNS加速服務產品本身的PK。
首先,中國區域內已有3款成熟的同質產品覆蓋整個DNS加速服務市場。其次,本土企業具備“多節點分布”優勢,這是CloudFlare這種外來公司很難具備的。目前,CloudFlare的CDN節點主要分布于荷蘭、美國、香港、法國、日本等。但是,由于Cloudflare的CDN服務不享有Resour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和Website preloader服務,所以Cloudflare不把來自中國的用戶訪問節點定在更快的日本或者香港,而是放在遙遠的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Cloudflare公司,這也使CloudFlare的最快Ping值也就150ms。而本土的DNS公司,不僅兼顧了服務、功能、穩定性,更增加了DNS節點的分布,不僅節點越來越多,并且分布也越來越廣,所以訪問速度也愈來愈快。所以,從產品上看,CloudFlare還是要輸。
3. 國際出品,性價比太低。
與LV、愛馬仕這些奢侈品一樣,所有產品一旦打上了“國外品牌”的LOGO,必定一下“高大上”起來,當然價錢也會變得很浮夸。Cloudflare的DNS加速服務企業版3000美元/月,這讓很多資金有限、精打細算的中小網站望而卻步。而國內知名的DNS加速服務企業版每月僅需900元(人民幣)起,而且可以享受更快的訪問速度與服務。這樣的數字比較,我想您應該會很快做出選擇。
僅以上比較,都能看出Cloudflare 將來在華之路“舉步維艱”。新浪之于雅虎、阿里巴巴之于Ebay、百度之于Google、當當之于亞馬遜……太多的實際案例告訴我們,美國互聯網公司想在中國成功太難。一句話總結“美國的公司總是試圖清理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嚷嚷著戰術的靈活性選擇。可是他們卻忘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多么頑強,他們是多么難以撼動,這才是所有問題所在”。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