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電視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客廳經濟”一詞在主流媒體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以阿里巴巴、小米、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爭相出面,希望搶占“客廳經濟”的入口,全行業都在觀察著互聯網勢力與傳統企業戰況,并隨時準備著下一步的策略。
最近一篇被媒體瘋轉的文章中談到,中國家電企業過去一直在為外資品牌打工,雖然中國企業釋放了產能,但品牌和利潤卻被跨國企業掠奪。如今,在“客廳經濟”的競爭中,傳統家電制造企業或將再次淪為配角。
很明顯,眾人在為互聯網巨頭鋪天蓋地的營銷攻勢鼓掌之余,也在為傳統電視廠商憂心忡忡,甚至出現了“配角論”,讓人不得不產生聯想:“客廳經濟”大戰中,互聯網勢力真的會“后來居上”嗎?

喂呦科技認為,創維、海信、康佳等幾家主流傳統電視廠商在彩電行業市場中還是有天然優勢的,通過自身的努力轉型“互聯網+”模式,仍然具備強大的競爭力,至少在智能電視市場中,新興的互聯網品牌在家庭保有量上,一時間還難以與傳統巨頭睥睨。
“你有想法,我有根基”
互聯網公司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善于“刷屏”,創造出一個新詞,然后讓它迅速流行起來,讓所有人滿足于能夠在朋友圈中迅速獲取的百分之五十理解,再把剩下的百分之五十鎖定起來,留著剝繭抽絲。
阿里數娛近日發布了以優酷為中心的阿里巴巴多屏升級戰略,并提出了構建“華人華語地區家庭娛樂內容第一生態”的戰略愿景;樂視也早已從“視頻網站”轉型成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體系。“生態”一詞似乎聽起來很有互聯網氣質,讓轉戰智能電視市場的互聯網公司與傳統廠商區別開來,瞬間變得洋氣,就像包裝盒上加上了拉花、女人穿上了高跟鞋。
但“生態”戰略也不是空中樓閣,我們可以看到阿里數娛“TV生態Inside計劃”的合作伙伴包括海爾、康佳、長虹、海信、創維、夏普、飛利浦等傳統電視廠商,樂視也以22.7億港元入股TCL多媒體,用傳統廠商的力量完善其“生態鏈”。
所以說,即便是阿里、樂視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難以單打獨斗,需要拉上傳統電視廠商聯姻。
為傳統廠商定下“配角論”,為時過早
就像歌詞唱的一樣,“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征戰沙場多年幾大彩電巨頭在面對火爆的客廳經濟也沒有坐以待斃,早就走在互聯網轉型的道理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戰果,這里以海信、康佳、創維三大廠商的轉型策略舉例。
2011年海信開始向智能化產品轉型,2013年開始推出VIDAA系列的智能電視,并與11家視頻網站合作,推出“聚好看”的電視,將其搭載到電視中作為內容補充,海信作為一個硬件提供商和平臺的角色布局互聯網化轉型。
康佳以發布KKTV為互聯網轉型的開端,經過了易轉型1.0和易轉型2.0兩個階段。1.0時期,康佳提出“易終端+易平臺”的“1+1戰略”,易終端方面康佳開發智能終端硬件,與第三方合作開發內容為主的智能電視,實現智能硬件的落地。易轉型2.0時代,康佳采取“互聯網+”和“+互聯網”的模式,互聯網+用戶體驗和硬件+互聯網是其主要內容。
創維在渠道、產品、平臺三方面轉型,首先采取入駐第三方店商平臺布局銷售的全渠道模式;推出4K電視、與阿里合作開發智能酷開電視、云電視;打造Geek Max、Geek Box、Geek Pod三大互聯網平臺從電視制造商轉向內容和服務提供商。
除了對電視行業的了解和市場判斷基礎,傳統企業多年積累的用戶和口碑會給其發展和轉型提供強大的支撐力量,在技術和供應鏈方面也具有天然的基因優勢和處理能力,能夠更好的應對來自市場的變化。
喂呦科技作為中國智能電視營銷領軍企業,對傳統電視廠商大屏終端對廣告主的營銷價值十分認可,與創維、康佳、海信三大主流電視廠商每年進行千萬級流量預買合作,總市場占有率高達61%,覆蓋超過六千多萬家庭電視終端,鎖定兩億用戶。
這樣的終端量級,是互聯網電視品牌在短時間很難達到的,而且智能電視從13年開始興起,近兩年銷量激增,也就意味著目前擁有智能電視的家庭,大多在三年內不會有更換互聯網品牌智能電視的打算。
無論從實力根基還是終端保有量上來看,傳統廠商仍然是智能大屏市場的“流量金礦”,并且在短期內地位不會動搖。為了在客廳經濟這一重量級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互聯網電視巨頭跑馬圈地,為客廳場景注入更多盈利空間,但傳統廠商也早已看準趨勢,不僅持續擴大終端量級,在內容、服務和平臺上也不斷改革和超越。因此,現在就下了傳統家電廠商淪為配角的論調,為時過早。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