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1054年,正值盛年的王安石在歸鄉途中因事見理,留下了穿越千年的感嘆。
只是,追逐“非常之觀”的開拓者常有高興之余的隱憂,畢竟在他的前方是沒有人跡的荒蕪,而在他的后方,尚未有人迎頭趕上。
需求轉變背后
剛進入6月,方娉已經是天天守著直播的“戰斗狀態”,她循環切入多款軟件的直播界面,目光緊咬著主播,“54321上鏈接”的話音剛落便火速下單……互聯網時代下,伴隨電商直播的興起,各大電商平臺節點大促力度持續加碼。
在傳統工業時代,有的企業創造世界品牌,有的企業為世界品牌代工;互聯網時代,有的企業建立平臺,有的企業被平臺擁有。一如當下,有企業選擇自己建立線上銷售渠道,也有企業借力平臺渠道。
產品品牌以產品為核心,比如人們曾經提起冰箱想到海爾,提起洗護用品想到寶潔,提起運動服飾想到李寧等等;平臺品牌則以流量為核心,無論是淘寶、京東還是美團均有龐大的用戶基數,用戶在平臺與商戶、店家發生連接。前者重點是產品研發與迭代、后者重點是技術升級與創新。
當用戶喜好或習慣發生改變、扭轉,品牌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跟進,便會因供需失衡走向下坡。比如當前,用戶的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某一款單品,而是希望聚焦特定場景獲得完整的解決方案。這個時候,企業想要長久、持續地與消費者建立連接,僅靠“交易”和“價格誘惑”無法達成這一目的,于是一個新賽道被開辟了出來——構建場景,打造生態。
全球Top企業中有不少在嘗試構建“生態”,或有締造“生態鏈”的趨勢。當觸抵技術和模式的邊界,敏感的產品品牌、平臺品牌已經有所察覺,試圖以“生態”變革取勝。人們常規理解的“生態”,多指合作各方依舊根據“供需”建立聯系,用戶的角色依舊是自我需求的接收者,但生態品牌完成了從“產品”到“場景”的轉化。
“物聯網生態品牌是通過與用戶、合作伙伴聯合共創,不斷提供無界且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最終實現終身用戶及生態各方共贏共生、為社會創造價值循環的新品牌范式。”全球第一份關于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標準文本《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明確了定義。
共創、無界、終身、共贏——生態品牌下,用戶是自我需求的體驗者、實踐者,在此過程中,跨越行業和企業的生態方精準捕捉用戶需求,再以此為根據不斷迭代升級產品、服務、體驗,“生態”因此得以生生不息。
那么,這樣的生態出現了嗎?
2021年6月21日,全球知名洞察和咨詢機構凱度發布“2021年BrandZ 最具價值全球品牌”榜單,18個中國品牌進入百強。在BrandZ于2019年開始設立的“物聯網生態”類目下,依然只有中國海爾——在新商業模式容易被快速復制、模仿的今天,這個“唯一”顯得有些特別。

海爾牌烤鴨
有一種說法是,生態品牌是產品品牌、平臺品牌的持續升級,不同的是,在物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生態品牌需要實現行業、企業的零壁壘。
理論與實踐往往是交叉驗證的。
2020年初,海爾智家收到一個用戶需求——“希望在家吃烤鴨”。海爾智家廚電部門的創客張瑜當即找到國宴大師張偉利、雁棲福幫養殖廠老板丁宜幫,尋求“烤鴨的變革”。
在烤鴨店,一只烤鴨的誕生從制鴨胚到上桌要經過40道工序。對于中國人而言,烤鴨是北京的名片,想“嘗鮮”的人,首選烤鴨店。
也有人選擇在家制作烤鴨。知乎上,有人分享在家中制作烤鴨的過程,清洗、去味,腌制4~6小時,縫補、吹鴨,燙鴨皮、包漿,填充、風干……在家食用烤鴨,需要至少一天的時間準備。
如何讓新鮮出爐的烤鴨走進尋常人家的餐桌?
張瑜、張偉利、丁宜幫實驗半年后,找到了關鍵數字:在零下18℃的環境下配送,無需解凍即可直接送進烤箱。

于是張瑜將烤箱增加一種智能設定模式——“烤鴨模式”,即保持溫度200℃、70%濕度。最后采用順豐冷鏈配送服務,以滿足最佳配送標準。
半年的實驗后,海爾烤箱用100分鐘烤出了堂食口感的“海爾烤鴨”,兩天就在線上售出一萬只。
來自完全不同行業的三個人,因“烤鴨革命”形成團隊,直到現在,他們依舊在根據客戶反饋不斷迭代,已經開始研發片鴨機,想讓用戶體驗的豐富性得到滿足,在此過程中,會有更多生態伙伴加入,聯合共創,實現價值共享。
可見,生態品牌以“人的價值”為導向,圍繞用戶需求進行共創,而創造價值的每個人均是核心,包含提出需求的人以及滿足需求的人。
“烤鴨革命”是海爾打造全場景解決方案的縮影。物聯網生態品牌打通行業間壁壘的目的,是價值共創與共享,也是為用戶提供涵蓋衣食住娛康養醫教等各領域的無界產品和服務。
以冰箱為例,當下人們的需求已非只是一臺保鮮、節能、美觀的冰箱,而是通過一臺冰箱,能夠延伸出針對兒童、老人、孕婦、健身愛好者等群體,健康且合適的飲食生態場景。
在衣聯網領域,海爾甚至通過一臺洗衣機,打造了7 大類 50 多種智慧陽臺場景解決方案——健身陽臺、洗護陽臺、收納陽臺、休閑陽臺、萌寵陽臺、綠植陽臺……在健身陽臺場景中,不僅包含用于告別晾曬的洗干組合、收納雜物的定制陽臺柜,還自帶智能健身車等健身設備的空間設計。

這些都是生態各方聯合共創的結果。
無處不在
人們感知中的海爾,正在不斷地發生改變。它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家電企業,我們在千行百業中都能看到海爾的身影。
在陜西,有一家成立三十年的老牌民營服裝企業偉志服飾,進入數字化時代,傳統服裝行業所面臨的生產周期長、同質化嚴重、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等一系列問題,偉志都體會了一遍。
海爾旗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為其打造了專門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偉志服飾的生產效率提高了25%,交貨周期也從25-30天縮短到10天,具備年產6萬套個性化定制服裝的能力,成功實現了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型。
在偉志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師傅胡萬強感慨:“以前訂做衣服,需要一對一為顧客量體裁衣,現在,只要把數據輸入系統,幾百件服裝布料就能一次性剪裁成型,不僅效率提高了上百倍,同時還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而讓“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一切得以實現的,就是海爾在2017年推出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大企業共建、小企業共享”已經成為這個平臺最大的標簽。一方面,它與大企業共建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沉淀工業機理模型和產業發展經驗;另一方面,它與中小企業共享平臺能力,帶動更多企業提質增效,打造產業協同的新生態。
在氯堿行業,天原股份是一家跨越百年的龍頭企業,通過與卡奧斯的合作,在實現自身生產數據的一致性和共享及生產信息的可視化,增強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還把工業數據和工業生產經驗分析、抽取、形成工業機理模型,為市場和行業服務,成為推動中國由氯堿大國向氯堿強國升級過渡的最佳實踐。

正是這種生態的思維和實踐讓海爾不再是人們傳統認知中的海爾,而這種思維和實踐一旦邁開“腳步”,新物種便層出不窮,表現在海爾自身,則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場景品牌三翼鳥、創業孵化加速平臺海創匯、場景物流日日順、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在海爾的生態里自發涌現。
事實上,這場生態品牌的變革,海爾蓄力已久。
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核心“人的價值”亦可以追溯到2005年“人單合一”理念的誕生。人們普遍將海爾物聯網生態領域的成就歸功于該模式的前瞻。因為“人單合一”讓海爾做好了隨時接受變革的準備。
此前,早在2000年,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便前瞻性地提出“不觸網,就死亡”,為變革埋下一粒火種。2013年,張瑞敏先于“互聯網+”提出“網器”的概念,彼時,他的想法便已具備物聯網雛形,任何一臺電器都有可能成為滿足用戶需求的入口,“電器”變“網器”,不止于物聯網,更是接收用戶需求。
走在前端,即便孤獨,卻也需要繼續試探和摸索,這是靈動鮮活的新品牌范式,并不斷迭代和升級。
于用戶而言,生態品牌帶來的是美好的生活體驗;于社會而言,生態品牌突破了傳統的時代規則,帶來生生不息的內生動力。
如今,在物聯網生態品牌的全球新賽道上,第二個海爾已經走入視野,而生態品牌這條賽道將走向何方?大家還在期待。
從“觸網”到成為全球唯一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海爾久久為功,當下,冰山之下的世界依舊等待探索。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