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市場從來不缺好戲。一邊是Uber每天神營銷在朋友圈刷屏,一邊是滴滴又拿錢了,再拿了好多錢,拿了無數多的錢,滴滴融資額度都有點爆表的趨勢,在與投資人接觸的過程中,其開始處在于讓人“震驚”的地步。今天,我們又被“滴滴欺負人,騰訊欺負人,滴滴騰訊聯手欺負外國人”刷了屏。
就在各種好戲登場,各種故事被越傳越邪乎的時候。今天,跟一位“圈內人”閑聊,得知一個新事:那就是國內第一個做專車的、最近有些低調、似乎被邊緣化的易到用車,竟然要開始盈利了!
我的第一反應是,怎么可能?!難道現在的專車不是倒貼錢給司機,對方才肯干嗎?難道,倒貼錢給用戶才坐車的燒錢階段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嗎?用另外一個貼錢市場外賣公司CEO的話說:“誰先盈利誰就輸了。”易到怎么能在此時盈利?!
仔細了解后才明白,原來補貼也分智能和不智能,其中掩藏著諸多貓膩。
根據易到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透露,當滴滴快的一天燒3000萬的時候,易到一天在補貼上的消耗不到百萬,但易到訂單每天也是大幾十萬。這么算下來,一單司機端和用戶端相加的補貼也就幾塊錢甚至更少。
難道不補貼的專車也有人坐?專門找了易到內部負責運營部門的哥們一聊,才明白了其中的幾點真相。
1、首先,補貼不是泛補。
用戶端,易到會針對用戶等級、有沒有綁卡、是否有過其他專車體驗、是否異地用車等等一系列緯度和數據判斷用戶質量,用戶質量高多補貼,質量低就少補。對司機端,易到還會根據平衡最近距離的測算,做最優補貼派單。這樣就避免了毫無質量的濫補。
盡管這么干帶來的影響是部分小白用戶的流失,卻將司機及運力更好車輛的通過運營調配給了質量高的用戶,得到的回報就是高質量用戶的高重復使用率。
2、其次,省錢省的聰明。
如果你是易到的用戶,你會發現,高峰時段使用易到用車,只有少許司機價格會變化。跟Uber一到刮風下雨早高峰就讓你出2倍甚至3倍價錢不同的是,特殊天氣或時段,易到接單司機的價格有時會高,但有時甚至更低。
據說這也是因為結合算法不同,有些時候盡管處于高峰時段,但司機路順,仍然愿意降價接單。這一舉措,對用戶來說,有更便宜的選擇;對易到來說,完全不需要有基于早晚高峰或惡劣天氣的補貼,省的很是聰明。
3、更值得一提的是,讓Uber和滴滴流血不止的“刷單”似乎并沒有發生在易到身上。不對,應該說是“現在”沒有發生在易到身上。
眾所周知,刷單對Uber和滴滴都是那種不時發作卻羞于診治的頑疾,因為華麗的刷單數據讓人陶醉。
資料顯示2014年初,易到也曾被“刷單”的事情搞得苦不堪言,但吃一塹長一智,從那時起,易到內部就成立了單獨的風控部門,研發出“鷹眼”風控監測系統,對刷單的各種方式研究且不斷迭代。連司機們都說,刷單的話就不能上易到了。
4、這樣看來,如今專車行業內補貼存在著諸多泡沫。
實際上,就在滴滴快的宣布合并的時候,補貼大戰就逐漸偃旗息鼓,誰知道,好日子多長,uber的強勢進入,又迫使滴滴再度咬著牙打補貼大戰。為了填補燒錢窟窿,滴滴究竟能燒多久,能否燒出一個新未來,還難下定論。
雖然,滴滴看起來氣勢如虹,不斷進行大躍進式融資和擴張,但誰敢說就一定會延續輝煌。有時候,有大量資本、VC、熱錢催生并不是一件好事,一味的燒錢、補貼出的泡沫繁榮,遠不及真正的產業良性循環。
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包含用戶價值和實實在在的利潤,持續燒錢就是缺失了利潤的一環。
這就像當年的視頻網站,燒到現在也沒有一家能實現盈利。以視頻網站老大哥優酷為例,在在經歷了視頻行業瘋長和資本狂熱之后這一問題愈發明顯:業績連續糟糕,股價一再探底。
更何況,專車市場還有出租車市場的抵制和背后的政策炸彈。
此外,滴滴的輝煌,也讓我想到了電商領域的凡客,當年其從融資擴張到收縮,從激進到蟄伏,也不過短短幾年間,專車市場的狂熱與泡沫,依然值得從業者們警醒。
從這個角度來看,短期內,滴滴很難走出燒錢的泥潭,而眼下,沒有多余的流血,又有聰明的補貼,還有海爾的80億給錢買車經營自營車隊,外加攜程的免費流量……沒準,易到真的有可能就會成為中國第一家盈利的專車公司。成功的公司創造利潤,偉大的公司推動變革。如果這事兒真的發生了,易到的做法值得研究。對此,不知,現在還在刷屏的Uber和滴滴們會作何感想。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