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道
歷時八年,肩負中移動互聯網使命的“九大基地”終于先后開始實現獨立運營了。在2014年中研討會以及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兩次表示:“推進五大基地的公司化改造,這是我們改革的內容。”
據悉,中移動將把九大基地中的音樂、視頻、游戲、閱讀、動漫五大基地組建成立新媒體公司。與此同時,中移動還將在洛陽客服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在線服務公司,并將互聯網基地組建為移動互聯網公司。此外,物聯網基地已經在2012年實現公司化。
至此,除位置服務、電子商務基地之外的七大基地已經明確公司化歸屬。“從基地的屬地化運營,到公司的專業化運營,將給我們的互聯網業務帶來質變。”一中移動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基地公司化”歷程
早在2012年,中移動總裁李躍就明確指出:“九大基地將全部公司化。”公開資料顯示,中移動已經成立了國際公司、政企公司、終端公司,啟動國際、政企、終端業務的專業化運營。此次業務基地的公司化,旨在給專業公司“松綁”。
中移動的基地業務一度輝煌過。2004年,中移動在無線音樂方面收入15.8億元,2005年翻了將近1倍,達到30多億元。當時,中移動的無線音樂業務已占了中國無線音樂市場80%左右的市場份額,彩鈴使用人數達到3.87億。此外,手機報、飛信等均是中移動的明星業務,為此類業務提供開發支撐的卓望,在當時也被稱為“淘金”企業。
但好景不長,隨著3G入場與智能手機普及,來自Andriod、APP Store的各種應用逐漸取代了運營商引以為豪的同類業務。2011年左右,中移動改革KPI,音樂、彩鈴、手機報等業務不再計入各省考核指標,基地業務收入日益堪憂,卓望也漸成明日黃花。
各大基地曾相繼推出MM商場、咪咕音樂、移動游戲來尋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但始終難見成效。“基地模式下,很難跟互聯網公司競爭。”前述中移動專家稱,音樂基地設計、開發、運營都要以屬地省為依托,業務推出之后,需要跟其他部門協商如何納入現有的運營體系。這也導致新業務在進入市場之前,有很長的流程要走。
之后,各個部門要考慮全國31個省的體驗和服務水平,確保這個新推出的業務不會帶來投訴才會推廣。相比之下,其他公司的互聯網業務都是快速推出、迭代升級,在試錯中成長。這種情況下,一個基地業務剛走完流程,同類的互聯網業務已經搶完市場的現象頻頻出現。
運營商的體制煩惱
2014年年中總結會上,李躍表示:“組織架構仍然延續話音時代的傳統模式,集團-省-市-縣-鄉鎮(片區)五級體系層級多、流程長、權力分散,難以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需要。要盡快改進原有鏈條過長、效率過低、成本過高、客戶感知較差的傳統業務發展模式,加快推動面向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相關專業化公司組建。”
奚國華也指出:“用傳統的電信思維去嘗試移動互聯網是不行的,有技術問題,更主要是觀念問題、機制體制問題、人才問題、既得利益保護的問題。”
“轉型之后,公司成為一個獨立的運營實體,擁有獨立的人事、財務、運營權,”前述中移動專家表示,“可以自行開發上線業務,并和互聯網公司搞聯合推廣或者資源置換,而不需要再走內部流程。”
事實上,隨著4G到來,運營商不約而同地把“公司化運營”作為向互聯網公司轉型的體制大改。2012年10月,中國電信天翼視訊開始獨立化運營,并計劃謀求上市;2013年,中國電信與網易合作推出易信;2014年5月,中國電信又正式宣布旗下愛動漫基地、天翼空間正式獨立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易信的嘗試中,中國電信與網易合資成立公司,而且中國電信“控股不控權”,開創了電信業混合所有制的先河。其后,中國電信又將混合所有制擴大到游戲領域,與順網科技和文化基金成立合資公司。
而此次中移動公司化改革,亦有媒體稱中移動將實施混合所有制。但接受記者采訪的中移動人士則表示:“應該沒有這種說法,我們更希望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有一些業務的研發和運營都已經是外包了,現階段是否混合經營對業務沒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化轉型僅僅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一位中移動互聯網基地人士告訴記者:“體制流程仍然存在阻力,我們想開發一些能提供網絡質量保證的游戲業務,但該業務得打通31個省,現在根本無法實現。不過,這類業務的需求量非常大。”
除了體制障礙外,“既得利益保護”是改革的另一個障礙。2013年初,中移動成立政企分公司,旨在整合全國政企業務資源,完成“政企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但中移動的2014年半年報顯示,其政企客戶僅從323萬增至327萬,增長1%,客戶數占全國總政企客戶比不足10%。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政企公司要集約化各省資源,但各省未必樂意交出這塊肥肉,雙方僵持不下,這也是董事長提的‘既得利益保護的問題’。”
相似的情況也在中國電信上演。2012年3月,中國電信成立了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負責集約化運營中國電信全國云計算業務。2013年底,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曾“鼓勵”各省公司“把新增云計算業務轉交給云公司,由云公司經營,雙方按收入分成”。
但直至2014年7月,無任何省公司向云公司轉交業務,王曉初不得不在半年工作會上給各省公司下最后通牒:“省公司務必在年底向云公司轉交新客戶,否則集團將收回所有數據中心。”
“從運營商看互聯網,一切充滿挑戰。但站在互聯網領域看運營商,一切又全是機會。”一位從中國電信走出來的創業者曾如是向記者感慨:“走出體制,你才能知道運營商的資源有多強大。運營商早晚會意識到自己失去過什么。”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