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在青少年AI人工智能設計大賽中,一名小選手進行賽前調試
人工智能(AI)時代已到來,中國政府率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并提出要構建智能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記者在采訪中得知,人工智能技術已開始廣泛應用于內地中小學教學中。一支智能麥克風就能讓老師將講課內容隨時轉化為圖文并茂的課件、人工智能批改作業試卷……AI讓學習變成游戲闖關,消滅知識盲區猶如“打怪升級”。
“今年高考,有14個省狀元使用了人工智能智學系統,未來可能更多”,內地人工智能研發企業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告訴記者。
內地12000間學校采用AI教學
毫無疑問,AI是當今中國乃至全球最熱的科技焦點。有人說,人工智能將改變人類教育的起跑線,也有人寄望通過AI技術深化中國的教育改革。事實上,現時內地包括人大附中、北京八一學校、合肥八中等名校在內的逾一萬兩千所中小學、超過1500萬名師生都已開始在教學中使用AI技術。
“更重要的是,師生們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了350萬的課件和800多萬道試題,產生了多達350億條的全過程數據。”吳曉如說。通過這些教育數據,該公司針對教育過程中的“痛點”,研發了多項全新人工智能產品,幫助學校提升備教改輔研管的精準性之馀,同時幫助學生按圖索驥,高效學習。
智能麥克風自動轉譯
一支小小智能麥克風和一臺服務器,組成智慧微課工具。老師可將講課內容一鍵錄制成為微課,并利用智能語音技術實現自動轉譯,記錄課堂的精彩瞬間,并動態積累常規課堂教學資源,建設更為詳實的校本資源庫。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技術不僅可用于普通話,包括使用粵語,甚至四川話講課,都可以通過語義理解與分析,轉化為文本。智慧微課不僅是AI時代教師的好幫手,更便于學生精準定位課堂內容。
信息時代的電子教具普及,很多學生早早學會打字,不僅落得近視眼還丟掉書寫的基本功。一套智慧紙筆課堂,用真筆、真紙覆蓋課堂互動、課后作業、常規測驗,并能利用AI和大數據分析學情。智慧作業平臺,通過拍照即可實現智能化批改,并採集學生應用教輔中的全過程數據,為后續的教學、復習等環節提供更全面的數據支撐。智能組卷可對試卷的結果、考點、難易程度等進行分析診斷,幫助老師提升命題組卷效率。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