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手機品牌之所以會預裝大量軟件,根源還是利益。據悉,手機廠商在系統中每預裝一款應用軟件,會獲得5元左右的收益。
日前,廣東消委會加大對手機預置軟件市場的整治和規范,推進落實手機預置軟件自由卸載的建議被采納,工信部起草了《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App)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并公開征求意見,明確提出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手機軟件外,必須可卸載。
瘋狂跑流量,話費被莫名其妙扣掉,以及大量預裝軟件占用了機器存儲空間……這背后大都是手機預裝軟件惹的禍。
智能手機裝大量預裝軟件,除了占用機器的存儲空間外,還會影響系統的流暢程度。以安卓系統為例,安卓系統本來就是一個資源消耗大戶,智能手機預裝的大量軟件,通常會被手機廠商設置為自動加載,消耗了大量系統資源。即便是3G或4G內存的手機,也很難保證系統流暢運行,一些品牌的智能手機,甚至預裝了70多款軟件。
之所以預裝大量軟件,根源還是利益。據悉,手機廠商在系統中每預裝一款軟件,會獲得5元左右的收益,部分收益高達10元或者更高。也就是說,那款預裝了70多款軟件的手機廠商,每銷售一部手機,在軟件預裝方面的收益最低都有350元。眼下,一部普通智能手機售價不過千元,虧損賣硬件,靠預裝軟件盈利,已成為國內手機行業的畸形生態。
在很多人看來,手機廠商不執行監管部門的決定,是監管部門的不作為。其實不然,手機軟件預裝立法的缺失,是手機軟件預裝亂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此番,工信部起早的《暫時規定》,可謂是治理手機預裝軟件亂象過程中前所未有的突破。
不過,現有的軟件預裝亂象能否隨著這一規定的出臺而改善?這還有待時間檢驗。畢竟這背后涉及巨大的利益,以往政府監管部門也曾出臺相應政策對手機預裝軟件的做法進行過約束,可惜收效甚微。在執行過程中,手機廠商通常以各種理由搪塞,ROOT(類似手機“越獄”)會影響手機安全,已經成為一種最常用的“托辭”。
手機預裝軟件,能為手機廠商帶來巨大的利益回報。正因于此,一些手機品牌才會無視監管部門的存在,以各種理由進行預裝。筆者認為,要想真正杜絕這一混亂局面,一是要手機廠商自律;二是要將《條例暫行》執行到位,僅憑出臺《暫行規定》恐怕還遠遠不夠。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