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冠疫情沖擊與貿易摩擦升級加劇的內憂外患,信創產業并未受到任何影響,反而在頑強生長,更加堅定并加速了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之路。回顧2020年信創產業的發展,宏觀上呈現體系化、一體化、集約化、自主化、標準化的發展新趨勢,新興技術融合、產業集群、供應鏈安全等已成為業界關注的新發展理念,龍頭企業的行業“領頭羊”地位日益凸顯。縱觀信創產業近5年發展,產品和技術已從“基本可用”向“好用易用”大跨步邁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為“十三五”收官之年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信創產業邊際不斷拓展,產業支撐能力與國家戰略布局協同發展
為適應從辦公到政務、從黨政到重要行業和核心領域的替代要求,今年供給側改革從未止步。從深度上,鯤鵬、UOS等新鮮血液也加入信創戰營奮勇前行,核心技術路線逐步收斂。數據庫從集中式向分布式拓展,流、圖、信息檢索等數據庫自主化程度不斷。消息中間件、交易中間件、對象中間件等產品分類不斷細化。從廣度上,EDA設計工具等基礎工具類、云計算等平臺類、即時通訊等應用類、地理信息等解決方案類產品相繼走入人們視野,為信創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隨著黨政領域的成功示范,2020年成為信創落地元年,相關行業技術實現突破,市場迎來發展春天。云技術已經實現了探索到應用的轉變,政務云替代試點已基本完成,基于信創產品的云應用需求爆發。市場規模上,微型計算機突破百萬級,服務器突破十萬級,規模化大幅降低產品成本,質量不斷提升。貴陽銀行等數億元采購國產核心系統數據庫,金融信創發展迅猛。可以預見,隨著金融、能源、工控、電信、交通、醫療、教育為代表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陸續開啟替代進程,信創產業生態將生機盎然。
二、信創產業力量整合匯聚,詮釋產業發展升級新模式
我國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起步晚、發展基礎薄弱。實踐證明,企業單獨依靠自身力量單打獨斗很難打破市場格局,在目前兼容適配還是產業突出問題的今天,以一個第三方產品作為平臺,吸引產業上下游優勢資源匯聚、協同攻關,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已成為信創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目前,以云平臺作為基座發展已被市場廣泛認可。華云數據作為中國軟件產業的中堅力量,推出了基于國產通用型云操作系統”安超OS”的”信創云基座”。通過基座連接信創基礎軟硬件產品,實現公平開放,不排斥任何廠商。企業間資源共享、集體賦能、同進同退,協同突破技術瓶頸。兼容適配靈活穩定,可根據需求自由替換局部產品、安全穩定。這種以更開放的心態推動產業升級和生態繁榮的發展理念,快速吸引了協同辦公、人工智能、新型網絡等顛覆性、革命性技術快速向信創產業延伸,將給予用戶更多元化、多場景的優質服務,為促進國家治理、政務服務、民生發展智能化水平提升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信創產業資源集約化配置,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在全國大規模替代工程的帶動下,預計將釋放3000萬臺套的終端及服務器市場規模,而目前已落地采購的僅占總量的十分之一。為推動產業創新發展,促進產品技術、生產設備、配套工具、檢測試驗、社區生態等全產業鏈升級,同時更好地為工程服務,全國工信、機要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在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安徽、廣東、山東、四川、湖北、等10余個省市,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開展適配基地的建設,依托本地央企、國企或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廠商和第三方機構共同籌建攻關適配基地,形成了涵蓋系統適配優化、產品檢測、運維管理、教育培訓等綜合性服務基礎設施,與國家質量測試相互協同,保證信創工程系統上線前完成適配調優,減少在用戶現場的重復適配,形成適用于本地區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替代方案。同時不斷積累數據資源,依托案例、工具、問題等知識庫和試驗環境開展公共服務,服務人才培訓、技術分享、產業推廣等,減少企業適配成本投入,逐步打造我國元器件、板卡、軟硬件和應用的開放生態適配環境。截止目前,已完成培訓教材、標準、技術報告等數十套,完成400余組產品適配,形成上百套解決方案,解決6500余項技術難題,開展需求對接、教育培訓和測試實驗等活動共計服務數萬人次。
四、加快供應鏈核心技術國產化,著力打造自主可信的產業鏈
習近平總書記在“4.19”座談會以及2020年科學家座談會上都多次指出,要加強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近年來,美國相繼對中興、華為、海康威視、中科曙光、科大訊飛、中芯國際等中國科技企業進行制裁,面對嚴峻的國際政治形勢,我們一方面要發展如高鐵、通信設備、電氣設備等“殺手锏”技術;另一方面,要補齊短板,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信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今年國家主管部門對產業供應情況、風險防控手段進行全面梳理,以信創工程為抓手,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部署了EDA、開源服務、開發測試工具等多個國家級高質量專項,著力培育骨干企業、歷練產品、構建自主的產業圖譜、打造生態。未來,國家將利用體制優勢,通過產學研用的配合支持國產基礎軟硬件和基礎領域產品的開發和應用,持續提供產業基金、財稅優惠、人才培養和引進等保障措施,保證在關鍵時刻可以做到自我供應,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社會經濟和民生保障正常運轉。
五、信創產業標準體系完成構建,產業發展布局日趨明朗
產業培育從初創到成熟,標準發揮了統一共識、培育市場、構建生態、保證質量、促進創新的積極作用,已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強勁引擎。目前信創產業正處于成長期,為保證產業有序健康快速發展,信創工委會成立了標準中心,以電子四院作為主任單位,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制定周期短、迭代速度快、知悉和參與范圍可控等優勢,統籌推進信創團體標準研制和應用,指導產業合理配置優勢資源開展標準研制,占領技術制高點。截止目前,標準中心已正式發布了涵蓋149項標準體系圖譜,CPU、操作系統、數據庫等18個技術工作組已研制《微型計算機操作系統技術要求》等32項急需標準。下一步,優秀的企業標準將納入到體系內,不斷將企業標準的技術指標融入行業或團體標準中,讓企業標準成為行業領跑者的標桿,帶動技術不斷攀升。
結語
“十三五”期間,信創工作已成就了一項偉大工程。2020年是信創大規模落地、具有標志性的一年。 “十四五”期間,信創產業的支撐范圍將更廣泛,在云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驅動下,需要保護的系統和設備重要性不斷提升,數字安全時代的網絡安全服務市場將得到進一步壯大。未來“十四五”規劃中,信創工作必將成為一項偉大事業,為新中國發展史留下濃妝艷抹的一筆。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