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騰訊主辦的“騰訊位置服務位道技術沙龍”在北京舉行。論壇上,騰訊位置服務總監馬輝表示,在位置+、互聯網+和AI+的交匯口,基于位置服務的人工智能與日常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讓每一個位置都彰顯價值是我們的使命所在。

“騰訊位置服務目前已覆蓋6.8億人群,其中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里,覆蓋人群已達90%,積累了40萬億定位點,相當于120個國際最大的圖書館的存儲量。而這樣的數據結合我們的智能算法,可以進行很多客觀的、科學的分析和宏觀數據的分析,讓每一個位置都彰顯價值”,馬輝在會上說。
據了解,通過與各龍頭行業合作伙伴進行深度合作與整合,騰訊已經形成了一個由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包含基本的地圖數據、行業數據、行為數據和企業數據以及資產數據在內的覆蓋面最全、數據更新效率最高、數據準確率極高的數據生態。基于這樣的數據生態,騰訊位置服務提出了“立足生態,連接未來”的核心發展目標。
在馬輝看來,目前,互聯網人口紅利已接近天花板,O2O進入下半場,技術是關鍵。尤其是如何利用技術,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去優化提升效率,來提高整個用戶的體驗是重中之重。騰訊提出了連接一切,人連接人,人連接服務,人連接設備的發展戰略,重點建設LBS、云、支付和安全這互聯網+四大基礎領域,促使人工智能與日常生活聯系更加緊密。
而在這樣一個生態系統中,位置服務的貢獻功不可沒。比如早晨滴滴一下叫車出行、中午點個外賣坐等送餐、下午京東網購、晚上聚會位置分享,都離不開位置服務。在這些微小細節的背后是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尤其是隨著O2O生活化場景的發展,訂單會越來越多,但是人力的成本越來越壓縮。如何用技術,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去推動智能的選派、智能的選址、智能的推薦,顯得尤為重要。
而依托騰訊的數據生態,人工智能技術效果開始凸顯,騰訊位置服務在ETA(Estimated Time Arrival,即預估到達時間)、定位精度、檢索命中率等核心能力指標上已處于業內領先水平,有效地提升了合作伙伴的產品體驗和運營效率。
目前,騰訊位置服務日均定位次數已突破500億,相當于每個人每天發起的平均定位是75次,在為微信、手機QQ、京東、滴滴出行、新美大等各大APP提供技術服務支持的同時,還在O2O、物流、智能出行、警務安全和運動健康等多個領域提供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未來,馬輝期望在與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將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實現每一個位置的價值。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