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共享單車摔倒了,有沒有保險公司賠償呢?撞到了人,企業會不會承擔賠償金呢?想必這些是大家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騎共享單車出現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發生在成都的一件事,一位騎車回家的共享單車用戶,與他騎行的摩拜單車一同摔倒在地,造成右腿小腿骨折。該用戶認為他之所以摔倒與當天的天氣有關,因為當天下雨路面濕滑,而摩拜單車的輪胎為實心輪胎,與地面摩擦小,這增加了摔倒的概率。
對于該用戶的遭遇,摩拜單車方面并沒有一味推脫,并表示傷者可以請第三方鑒定。如果責任在摩拜單車一方,與摩拜單車合作的保險公司將進行經濟賠償。
話雖如此,這個認定過程必定會比較繁瑣。由此可見,一輛小小的自行車,出現問題之后,造成的麻煩其實并不小。與用戶之間產生的摩擦只是一方面,共享單車行業本身,其實也存在著一些難以破解的困局。
共享單車,這個概念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時間不長就賺足了關注度,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摩拜單車、ofo、優拜單車等幾家共享單車企業不斷宣布融資成功,而同時又有更多的共享單車企業入局,共享單車這個概念瞬間火爆起來。
進入到2017年,仍熱度不減。2017年第一周,摩拜單車就宣布完成了2.15億美元D輪融資,而其主要對手ofo也回應表示準備了充足的彈藥。看來這場融資大戰還會繼續下去。然而融資越快,似乎越令人感到整個行業存在巨大隱憂。
宣傳一片火熱,實則遭遇尷尬
自從不斷成功融資之后,共享單車的腰包漸鼓,發公眾號玩微博,做宣傳片等營銷手段一樣都不少,它們大力向用戶灌輸騎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想法,甚至聯合起市政府相關部門,組織世界無車日活動。不僅如此,例如目前市場排名靠前的摩拜單車與ofo兩家企業之間的火藥味也一直未減,不斷高調宣傳自己將加大市場投放量,以便讓用戶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共享單車帶來的便利。
通過宣傳,共享單車漸漸被人熟知,但隨著大批量的共享單車被投入市場,問題也開始凸現出來,共享單車的形勢似乎并不是一片大好。例如共享單車遭到人為損壞,亂停亂放占據公共資源,退款難,體驗不佳等消息也不斷被曝出。
對于共享單車,有傳統產業人表示,最擔心互聯網概念的“熱錢”進入到自行車領域,攪得行業雞犬不寧,最后消停下來,讓實實在在想做業務的自行車廠商元氣大殺傷。

運營模式的隱憂
新事物想要發展起來,總要歷經磨難,但傳統產業人士對共享單車的憂慮也不無道理。依靠燒錢活下去,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其前景確實堪憂。甚至有人認為,共享單車目前陷于盈利困局,未來缺少后續的發展空間,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偽商業模式。
共享自行車這個概念并不是近兩年才出現,這種自行車租賃的模式存在已久,但是因為用戶體驗不佳,市場投放量不夠等原因,一直沒能真正走入到用戶的生活中。而目前出現的共享單車確實有一些創新可言,例如取消了固定的停車樁,提供了相對快捷的騎行服務,但似乎也就僅僅如此了。共享單車其實并沒有真正地在城市生存中找到具有差異化的盈利空間。沒有找到盈利模式這一點,共享單車企業自身也并不反對。
而市場上的幾家共享單車競爭企業,似乎陷入了一味地爭取融資進而加大投放量,來搶占市場的怪圈。因此,甚至有了“目前的共享單車之爭,就是投放量之爭”的觀點。
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共享單車企業還在產品本身做文章。例如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就對摩拜單車提出了幾個要求:一是實心輪胎,不用擔心爆胎;二是沒有鏈條,不用擔心掉鏈子;三是車身要全鋁,不用擔心生銹。對產品的高要求帶來的是高成本,再加之配合App使用的一些必要硬件,例如智能鎖,最初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就高達三千元,這無疑也給自行車制造業也帶來一場“虛火”。
陷入非法集資風波,融資恐將陷入困境
對產品要求越高,需要的資金投入越大,無法盈利,企業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以滿足自身不斷擴張的需要。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表示,我們現在不知道怎么賺錢,高昂的成本和低廉的價格讓共享單車項目看起來像在“做公益”。
不斷尋求投資,幾乎成為共享單車企業的一個常態。好的項目資本會集中追捧,例如目前站在風口的摩拜單車,融資已經進行到了D輪,但隨著融資成功,目前已經出現了質疑其是在進行非法集資的聲音。

何為非法集資?所謂的非法集資指的是未經有關部門批準,違規向不特定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共享單車企業為何會陷入這種風波呢?是因為人紅是非多?還是事實本就如此?
問題主要出在共享單車收取的押金方面。例如有觀點認為,按照摩拜單車的押金退還規則,用戶申請退還押金后需要 2-7 個工作日才能到賬。這么長的退換周期,這是摩拜單車方面在故意扣押用戶的押金,利用時間差可以合理地獲取押金收益。
雖然摩拜單車方面有負責人表示,摩拜單車之所以向用戶收取299 元押金,主要是希望此舉能讓用戶樹立一定的責任感,這筆錢存放于摩拜單車單獨設立的銀行賬戶中,交由第三方監管,與公司的運營資金是分開的。
話雖如此,但這些數額巨大押金的流向一直是一個謎。即使這些共享單車企業不是非法集資,但是在不透明的情況下,仍然存在非法集資的可能或風險。這些負面的消息想必會對共享單車接下來的融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共享單車行業想要破局恐怕很難
站在風口的摩拜單車只是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一個縮影。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整個共享單車行業陷入了一個僵局,根源是其運營模式所致。如果運營模式一成不變,無法實現盈利,投資者的熱情想必也會漸漸消散。一旦沒有了資金,摩拜單車在短時間內建立起的帝國會瞬間崩塌。
耳邊還能想起ofo投資人朱嘯虎去年9月份那句語氣堅定的話,3個月后結束共享單車的“戰爭”。但是時間走到現在,市場上多了一個又一個入局者,這場戰爭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共享單車這場戰爭究竟會以何種結果收尾?
目前的共享單車市場,除去摩拜和ofo這兩家知名度較高的企業,還有小白、小藍、小鳴、優拜、酷騎、騎唄、hellobike、快兔出行等不知名的小品牌,他們也同樣在掙扎著。但恐怕這些企業的結局已定,那便是會逐一出局。至于摩拜單車和ofo,在資本的支撐下,最終即使能夠撐到實現盈利的那一天,二者估計也會握手言和。畢竟,市場容量是有限的。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