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名家專欄”之《伯凡非常道》,《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評說:iPhone5是否意味著蘋果的衰落。
吳伯凡:蘋果又一次讓他的粉絲們大失所望。一年前發布的iPhone4S已經讓果粉們失望一次,期待中的iPhone5沒有發布,而是一個與iPhone4差異甚微的iPone4S。失望之后又滿懷期待地等了一年之后,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引發驚喜和尖叫的產品,而是引發噓聲一片,讓廣大的果粉們大失所望的產品,消費者和業界對這款產品的冷嘲熱諷不絕于耳。
互聯網評論員劉興亮近乎惡搞的列出了看好iPhone5的五大理由:一、比iPhone4S強,二、比iPhone4強,三、比iPhone3GS強,四、比iPhone3G強,五、比iPhone一代強,其嘲諷的態度溢于言表。另一位通訊互聯網評論員項立剛這樣說道,iPhone5發布確立了幾件事情:蘋果從偉大的公司變成優秀的公司;蘋果的產品從神秘的期待變成了什么都已經知道,從藝術品變成了產品;蘋果的設計者和領導者從藝術家變成了商人,從天才變成了人才;而蘋果的用戶則從文藝青年變成了數字青年,從難以入睡到洗洗睡了,從準備賣腎到腎終于保住了。言下之意對蘋果來說,一個偉大的時代結束了,一個平庸的時代開始了。
這個在1989年市值只有150多億元,在1997年瀕于破產的公司,因為iPhone這款劃時代產品的推出,市值高達2200億美元,超過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并且在接下來兩三年的時間里頭,市值一路攀升。在一兩個月以前,隨著iPhone5發布的臨近,投資者預期的高漲,其市值竟然達到6200多億美元。然而iPhone5的正式亮相讓消費者和投資者大失所望,市值應聲下跌。可以預見在今后一段時間里,蘋果的市值還會繼續下跌。不管蘋果的神話是否就此終結,我們都可以說,在用戶的胃口被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蘋果不可能持續的一以貫之的發布令人震撼的產品。正如我們在iPhone4S發布時已經說過的,智能手機行業在由蘋果發動的突破之后已經進入平臺期,呈現出高原效應。從平原上升到高原是令人矚目的突破,但進入高原后人們對高原的感受就如同是平原,只不過是更高層面的平原,在這個高層面的平原上再次飛躍到新的高原非易事。
在智能手機行業,眾多追隨蘋果的廠商也在迅速改進產品的性能和體驗,使得蘋果產品與其他廠商之間的差異比較變得不那么明顯,甚至在某些性能和體驗上蘋果已經不如緊追其后的競爭者。最重要的是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轉變,有巨大的創新和改進空間,而當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既成事實的時候,創新和改進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所有的廠商包括蘋果在內,只能進行一些修補型、改良型的創新,整個行業進入平穩的化學時期。這對于蘋果來說是一種利空,而對于眾多的追隨者和在智能手機革命中陷入困境的過去的巨頭,如諾基亞,都是一個利好。iPhone5的發布讓風雨飄搖的諾基亞看到某種難得的機會,關鍵是它能否利用行業平臺期給予它的機會。行業平臺期也給其他廠商提供了一個追趕的時間,這是一個機會窗口,如果在這個窗口關閉之前能夠奮起之追,行業的競爭格局會發生不小的改變。
然而,我個人認為這并不意味著蘋果從此衰落,蘋果正在進行新的產業布局,整個互聯網終端的競爭已經進入體系化競爭,廠商之間的競爭再也不是單個終端之間的競爭,而是由手機、平板電腦、PC和電視這四個屏幕組成的終端體系間的競爭,個人數字化生活其實就是在這四個屏之間不斷切換的過程。以手機為中心的多個屏幕體系,能否系統性的鎖定用戶,是今后一個時期終端廠商競爭的真正的主題。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蘋果會發布iTV,也會發布屏幕比iPad小的比手機大的迷你Pad。由此看來雖然iPhone5讓消費者失望,但并不意味著蘋果在未來的競爭力會明顯下降,也許會因為終端產品體系化的競爭力再一次把那些只在手機上發力的廠商拋在后頭。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