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翔(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副教授 經濟學博士)
“馬蜂窩”捅了行業的馬蜂窩,捅了整個在線行業的痛點。最重要的是馬蜂窩事件,掀起了廣大消費者對企業的聲譽、信任和道德問題的一次大覺醒。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要不要輕易放過“馬蜂窩現象”?這不僅僅涉及馬蜂窩這個公司,更是關乎如何看待和洗滌整個行業的運營質量和服務質量問題。
不管面臨如何的風雨,這次事件后,馬蜂窩都會成為在歷史上值得回眸的公司,它將會帶來中國服務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信任管理的一次大變革。
這次事件的核心是關于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管理問題。談到信任管理,我們的研究團隊曾和領域內的一流專家進行過合作交流。馬蜂窩事件涉及到三個重要問題。第一,在線產品的信任管理是否存在著難以突破的難題?第二,是否能避免這樣的事件再發生?第三,馬蜂窩事件跳出技術問題,跳出管理思維問題,對我們的行業、對我們的消費者、對中國服務產業到底隱含著什么樣的關鍵問題?
第一個問題,對在線產品,信任管理是否存在技術上的障礙?從信任管理的技術設計框架上來看,信任管理包含以下7個技術關鍵點:
信任影響因素甄別
聲譽值算法生成
密碼系統
控制——反饋機制
隱私保護
人機友好設計
易用性測試
在這些節點當中,整個中國的在線商品/服務銷售通常都存在三個大的技術問題,第一是對用戶的信任影響缺乏人性化和個性化的甄別,缺少對影響用戶信任度的特定因素進行識別的行為學研究。比如說對旅游產品進行神經學方面的定點測試十分缺乏。第二是關于隱私保護問題,現在普遍存在“用隱私換聲譽”的問題,這也體現在這次的事件中。由于競爭的激烈,很多時候點評客戶的隱私得不到保護,于是很多用戶不愿意表達真實評價,掀起了“我不大數據”和“我就不眾籌”的運動,由此導致在線公司極度缺乏高質量的用戶生成內容(UGC)。最后是現在的在線服務銷售缺乏“安全門”,評價對所有人可見。這是不科學的,應該基于密碼學對點評進行分級管理。比如,一些敏感點評,只能高級別會員可見,同時對某些會員推出“保真而脫敏”的精確評價。
第二個問題,馬蜂窩事件能否得以“下不為例”?通過分級管理和隱私保護,一定程度上避免類似事件的重發。通過設置“意見偏差”的對比分析和警戒處置,也可以在技術上,來防止惡意的點評、防止傾瀉性點評、防止矛盾的點評,甚至防止攻擊性和抄襲性點評。因此,杜絕類似問題的關鍵源于主觀意識,也說明了這次事件如果定性,更應該從主觀而非客觀層面去認定。
第三個問題,馬蜂窩事件的本質問題到底是什么?它涉及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還涉及整個中國服務經濟的質量。
姑且不談馬蜂窩這家企業,但我們不應輕易放過“馬蜂窩現象”。對此,要問的實質性問題是定性問題而不是定量問題,即公眾需要了解的是馬蜂窩是否抄襲或偽造了點評,而不是抄襲了多少?從目前所掌握的證據和行業潛規則來看,馬蜂窩被定性為存在抄襲點評的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馬蜂窩的問題被定性,那么馬蜂窩就背離了它的初心。馬蜂窩的核心競爭力是“真實的用戶點評”。這樣的一個公司竟然會出現抄襲、偽造用戶點評、欺騙消費者的行為,這將是行業中典型的“污點證人”。由此我們看到,責任管理和信任管理會成為大規模在線服務公司的“死穴”。馬蜂窩的窩主陳罡如何表態,也極有可能將成為一個標桿姿態。
在技術層面上加大信任管理的成本很大,但馬蜂窩事件提醒了所有類似企業,最大的成本是難以挽回的成本,那就是消費者的信任。所有的估值,建立在真實銷量基礎上,而不是UGC(用戶生產內容)。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的在線行業面臨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中國服務業的發展態勢是高質量發展,這也是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明確表態和確認過眼神的方向所在。未來的趨勢是從規模競爭轉向信任競爭。利潤生成的最大關鍵點是否能取得客戶的信任,信任值千金。否則企業就會陷入內容競爭的紅海。
我想,馬蜂窩比誰都懂這個道理,因為這是它們的初心。但為什么初心常常被突破,因為還有貪心。
所以,不應輕易放過“馬蜂窩事件”,而是應該期待在線企業能夠以馬蜂窩事件為契機,重建中國服務企業的信任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