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國官員(右)參觀印度手機制造廠
北京時間2月23日消息,據《福布斯》雜志網絡版報道,最近的印度政府報告顯示,手機行業為該國GDP貢獻了6.5%(1400億美元)的產值,到2020年很可能增至8.2%。
過去兩年來,手機制造行業共創造了38300份新工作,其中富士康用工最多,新增了8000名員工。印度目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未來數年或超越美國,躍居第二大市場。巨大的潛力促使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確保其“印度制造”舉措以手機行業為中心。
印度政府積極修訂政策,放寬了手機行業的外商直接投資政策,并且闡述了在印度“制造”的定義,從而為公司指明方向。從2014年4月到2016年3月,電信行業的外商直接投資達41.9億美元。在新政策下,外商投資制造業將自動獲得批準,公司既可通過批發銷售產品,也可通過電商在內的零售渠道銷售,無需獲得政府批準。按照印度產業政策和促進部的定義,“任何物體變化的過程,只要能夠讓該物體的名稱發生改變,或者能夠形成擁有不同化學成分或整體結構的新物體,”都將屬于制造。
安永會計事務所合伙人Paresh Parekh表示:“為引進外商直接投資而重新定義制造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拆卸和組裝活動有助于電信行業。”
除了這些舉措,印度政府還提供更多的激烈措施,以推動零部件本地制造。作為分階段制造計劃的一部分,印度政府還在去年的聯邦預算中提出了一個生產部分零部件的規定,從而使印度在未來三到四年成為全面的零部件制造中心。手機零部件制造對“印度制造”舉措非常關鍵,因為當地制造商主要利用進口零部件組裝移動設備。印度手機協會總裁Pankaj Mohindroo表示,“分階段制造計劃必須創造適當的平衡,以使產品組裝行業全面發展,這樣就能帶動組件產業。”
目前,印度90%多的手機部件都來自進口,而且十分依賴中國內地和臺灣。為了令印度成為完整的手機制造中樞,政府修改了關于手機部件的關稅結構,包括相機組件、印刷電路板、鍵盤等。此外,2017年預算還修改了電信行業的關稅和消費稅結構。這將降低制造成本,增強印度的競爭力,以使印度產手機出口到全球市場。
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印度去年在本土生產了價值逾5000億美元的手機。今年,該數字預計將增至逾9000億美元,產量達1.75億臺。印度手機協會稱,印度過去一年共新增了40家手機制造單位和15家零部件制造單位。
國產品牌
Lava是印度國產手機品牌,目標到2018年拿下20%的市場份額。該公司積極增強在印度的制造能力,計劃投資250億美元提高現有產能。另兩家本土廠商Intex和Micromax也有類似的產能擴張計劃,其中Intex計劃投資150億美元新建一座生產設施,Micromax則計劃在今年投資50億美元。
國外品牌
中國智能手機廠商金立已經購置了50英畝土地,用來建造自己的制造廠。該工廠產能將達3000萬臺/年,總投資50億美元。金立目前通過富士康生產手機,月產能約60萬臺。
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富士康已經與OPPO、一加等公司簽訂協議,在斯里蘭卡生產手機。此外,富士康還將接手金奈附近的諾基亞工廠。富士康主要客戶蘋果也對“印度制造”舉措抱有極大的信心,已經宣布計劃在班加羅爾建造一座機械化組裝廠。
隨著蘋果和富士康等大牌公司的加入,并且得益于政府推出的大量激勵措施,印度正在大踏步成為全球各智能手機公司的制造中樞。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