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交通運輸部對外發布《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簡稱《指導意見》)發布,肯定了共享單車是城市綠色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方便公眾短距離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駁換乘的重要方式。
不過,盡管《指導意見》對共享單車以肯定和鼓勵發展為主。可對共享單車企業的線上線下管理能力還是做出了嚴格要求。譬如,要求運營企業加強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建設,合理配備線下服務團隊,加強車輛調度、停放和維護管理。要求實行用戶實名制、禁止12歲以下兒童騎行等。
盡管表面來看這些規定都落腳在管理和服務,可實際上卻離不開背后的“技術”。正因如此,《指導意見》將對共享單車“雙雄”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摩拜單車與ofo的最大區別就是彼此的那把鎖,一個是智能的一個是機械的。正如分享云CEO方敏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的那樣:因為這把鎖,讓摩拜單車“在線”而ofo單車“離線”。摩拜單車強大的線上線下管理能力,也很大部分來源于這把技術含量頗高的智能鎖。
摩拜自主研發的智能鎖,基于GPS系統的精準定位,讓每一輛單車的運行軌跡均記錄在案。哪些區域所需單車數量大,哪里需要減少投放,哪些車輛是久未騎行的,哪些車輛需要進行維護……都可以及時掌控。

GPS定位和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帶來的精細化管理,讓摩拜單車不必像ofo等無GPS定位能力車輛一樣以“車海”戰術提升覆蓋率,而是以智能運維大幅提高了單車的利用率,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卸下了城市管理者的負擔,讓后者對摩拜單車強大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倍加認可。

反觀ofo,則一直被不含GPS定位的機械鎖掣肘,管理和服務能力一直十分薄弱。
因為不具備GPS定位,也就少了掌控和約束用戶騎行的手段,對個別用戶亂停亂放、損壞車輛等無能無力,加之小黃車質量一般,造成了ofo車輛損毀率居高不下,亂停亂放占據城市資源,安全事故頻發,12歲以下兒童騎行屢禁不止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成為了《指導意見》中重點指出的問題。
集眾多技術、管理優勢加成于一身的摩拜單車,無疑將成為共享單車《指導意見》最有力的響應者,而ofo則遇到了發展史最大的危機。如何盡快應對和解決機械鎖帶來的管理能力脆弱問題,成為擺在ofo面前的一道難題。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