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剛剛發布了一系列新設備,而市值也在不久前突破1萬億美元,所以蘋果的投資者顯然有理由感到高興。但許多蘋果供應商顯然并不高興,因為他們的產品出貨量增長已經陷入停滯。

英特飛科技(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成為MSCI臺灣指數過去一年表現最差的一只股票,跌幅高達58%。同樣進入最差表現前10位的還有蘋果主要組裝商鴻海精密以及和碩,這兩家公司的股價跌幅均超過三分之一。
由于蘋果的重點是銷售定價更高的設備,以及內容和配件,使得該公司在iPhone出貨量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增加營收和利潤。而很多硬件廠商卻很難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因為他們的業績都依賴于設備銷量,其主要客戶的其它業務創造的利潤與之沒有關系。
“蘋果供應商的吸引力已經相對下降,因為設備的銷量沒有增長,也沒有多少技術突破。”元大證券投資信托副總裁克里斯蒂·吳(Christine Wu)說。
Eastspring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基金經理凱文·劉(Kevin Liu)表示,和碩和鴻海等組裝商需要通過更高的設備出貨量來推動利潤增長。
“較低的工廠利用率顯然會對供應商的盈利能力構成傷害。另外,蘋果保持其自身利潤的戰略就是壓縮供應商的報價,同時招募更多供應商。”他說,“組裝商的利潤因為零部件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而受到影響,加上iPhone銷售速度不夠快,所以他們的股價持續低迷。”
雖然中國臺灣企業歷來在蘋果和其他消費電子公司的供應鏈中占據優勢,但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手正在通過大舉投資縮小這種差距。President Securities分析師威廉·蔡(William Tsai)表示,歐菲科技正在蠶食英特飛和TPK的份額。
“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手帶來了長期威脅,這也是這兩家公司今年利潤下滑的部分原因。”他說。
自從上月以來,英特飛的目標價已經遭到兩家投行下調。例如,麥格理證券警告稱,由于客戶調整產品線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競爭加劇,導致其利潤率受到沖擊。分析師平均預計,該公司今年的凈利潤將會下滑23%。
鴻海今年的利潤可能下滑12%,TPK可能下滑超過40%。
“對臺灣供應商來說,還要面臨來自大陸供應商不斷加劇的競爭。”瑞士信貸分析師瑪尼什·尼加姆(Manish Nigam)說,“所以,如果銷量不增長,而供應商從兩家公司變成4家公司,那肯定對你不利。”
臺灣供應商的利益與最新設備的定價關系更加密切,低價版iPhone可能會實現銷量增長。
“蘋果產品不會提升所有公司的業績。有些公司會得到提升,但并不是全部公司都會得到提升。”尼加姆說。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