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月30日盤前,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公布2019財年第三季度業績。截至2018年12月31日,該公司收入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41%,達到1172.78億元,略低于分析師預期;凈利潤增長37%至330.5億元,高于分析師預期。
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許多公司近期財報都反映出它們在中國市場銷售疲軟的跡象。阿里巴巴經營著中國兩大在線零售平臺淘寶和天貓,得益于屢屢創造銷售紀錄的“雙11”,該季度通常是阿里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其業績被市場認為是反映中國消費經濟的晴雨表。
橫向對比,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中,阿里首個實現單季營收超千億元。縱向對比,阿里本季度收入增速創下自2016年初以來的最低速度。2018財年第三財季,阿里收入達到830.28億元,同比增長56%。2017財年第三財季,阿里收入達到532.48億元人民幣,收入同比增長54%。
此前,阿里還將截至今年3月的2019財年的收入增長預測下調了約5%。
不過阿里股票在1月30日盤前實現上漲,一度超過3%。部分投資者認為阿里超過了分析師對調整后每股收益的預期,非美國會計準則下,阿里調整后每股收益的預期12.19元。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通過財報新聞稿表示,阿里巴巴再度收獲了一個強勁的季度。“我們強韌的運營及財務表現,直接反映出我們一直致力在零售、數字娛樂和本地生活服務多個領域,更好地服務近七億且仍在不斷增長的消費者群體。我們取得的增長同時也得益于集團及數據技術的力量,這些技術正在幫助數以百萬計的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平臺型核心電商業務的盈利能力指標,即經調整后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本季度同比增加31%。“這一業務的盈利能力,加之本季度75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讓我們能夠對其他重點業務和技術進行持續投資,推動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整體增長。”
本季度,該公司核心板塊,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0%至1028.43億元。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不久前的2019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消費力依然強勁,消費升級的驅動力正來自于中國不斷擴大的中產消費群體。張勇也認為,五年之內,中產消費者的數量還會翻番。
阿里繼續加碼對云計算、文化娛樂等新興業務的投入。2個月前,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事業群,整合全集團技術團隊,將集團中臺和達摩院的技術力量與阿里云全面結合,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于云計算的智能化基礎設施。
該季度,阿里云收入達到66.1億元,同比增長84%。以此計算,2018自然年阿里云營收規模達到213.6億元,4年間增長了約20倍,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司。據Gartner數據,2018年全球公共云市場整體增長為21.4%,以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云為首的全球云計算“3A”陣營占據了超過七成市場份額。在全球市場,阿里云收入已超過了Google和IBM的云業務。
阿里稱,過去10年間,阿里巴巴對阿里云累計投入超過430億元人民幣。這些投入的成果正在日漸顯現。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說:“我們對云的戰略方向充滿信心,已經為未來十年做好準備。”
財報還顯示,由餓了么和口碑合并而成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訂單與GMV持續強勁增長,超過30億美元的獨立融資已經逐步到位。
此外,阿里數字媒體與娛樂業務在報告期內實現收入64.91億元,同比增長20%,這主要是由于來自優酷的訂閱收入增加,以及由UC提供的移動增值服務的收入增加。
不過,由于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有分析指出,對內容的剛性投入會導致長視頻領域行業性虧損未來還將持續。如何利用生態優勢擴大內容勢能,是三家在面向未來制定長期戰略主要考慮的方向。
基于對文娛板塊業務的長期看好,2018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公布計劃增持阿里影業,向阿里影業注資12.5億港元,持股比例增至約51%。交易完成時,阿里影業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附屬子公司。
財報還顯示,在阿里數字經濟體當中,菜鳥打造的智能物流骨干網,正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包裹交付體驗。尤其在進口方面,菜鳥保稅倉在本季度達到34個,遍布各主要港口,為大批中國城市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成了全球商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也是阿里五年進口2000億美元的“全球運”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