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風云劇變,智算巨浪正激蕩著整個ICT產業圈。
隨著智算競賽愈演愈烈,三大運營商作為國內通信行業的巨頭,也紛紛投身于智算中心的建設浪潮中。前有中國移動提出構建亞洲最大的單體智算中心;近日,中國電信也透露正規劃建設國內首個超大規模國產液冷算力集群,可支持萬億參數大模型……人工智能時代下,運營商不滿足于管道提供者的定位,更希望成為的賦能者和引領者。
培育算力增長新曲線
智能計算浪潮席卷之下,作為智能計算的載體,逐漸從數據機房、通算中心,發展到現階段的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窺見智算發展先機,眾多ICT企業也展露雄心,紛紛規劃和建設智算中心。據統計,全國已有超過30個城市正在建設或提出建設智算中心。
紛紛崛起的智算中心,帶來了智算規模的強勁增長以及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就市場發展來看,大模型的爆發有可能促進我國智能計算市場規模自2023年起保持3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并有望在2030年突破2.4萬億美元。隨著我國深入推進算力和應用融合發展,多行業需要智能算力支撐,智能算力規模也將在2030年突破7500EFlops。
面對智算這一巨大的“藍海”市場,為何運營商想要抓住機遇,又能夠抓住機遇,這與其在智算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有密切關系。
運營商處于智算產業鏈中游的智算中心運營位置,對比上游的設備供應和下游的應用產品及服務,其處于產業鏈的中間位置,優勢體現在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就產業鏈上游來看,運營商開展的大規模器集采一直都是設備廠商關注的焦點,廠商間的良性競爭有利于促進技術發展進步。就產業鏈下游的應用來看,運營商本就在運營方面具有突出優勢,算力服務被其視為帶動“第二曲線”的重要引擎。因此,運營商積極投身智算中心建設可謂是其布局算力長效增長的“必行一步”。
加快智算中心建設,三大運營商動作頻頻。根據行業統計數據,2023年三大運營商公開市場服務器集采規模約10萬臺,中標金額總計135億元。隨著2023年大模型爆發式增長,三大運營商增加了AI服務器的集采。例如,中國電信于2023年8月集采了5364臺AI算力服務器,中標金額高達84億元。中國移動也啟動了2023年至2024年新型智算中心(試驗網)采購項目,采購人工智能服務器及配套產品數量達1250臺。
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經整理發現,據不完全統計,當前三大運營商公開在建和已經投運的智算中心達11個。具體建設情況如下表所示。
分析以上智算中心分布可以發現,目前三大運營商智算中心建設與大模型研發分布呈強相關,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為主,與“東數西算”國家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布局相符合。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加速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戰略目標,運營商已逐步在和林格爾新區等綠電豐富地區布局智算中心。02
搶占AI市場先機
隨著大模型的崛起,AI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強化智算能力也成為算力網絡發展的重要方向。為此,三大運營商逐漸探索將智算建設融入已有算力網絡體系,積極布局智算能力,加快建設智算信息基礎設施和全棧智能信息服務體系。
中國電信持續優化“2+4+31+X+O”的算力布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中心節點,打造天翼云4.0自研多AZ能力。同時建設覆蓋全國的“全網——區域——邊——端”四級AI算力。不僅如此,作為在業內率先提出并踐行云網融合理念的運營商,中國電信持續推動云網融合向智能化方向演進升級。
依托云網融合優勢,中國電信還積極推進人工智能進入應用階段,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中國電信先后發布了TeleChat、星辰千億參數語義大模型、星辰多模態大模型以及12個星辰行業大模型,以促進各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2023年11月,中國電信耗資30億成立了中電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將全面致力于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攻堅、前沿技術研發和產業空間拓展。
中國移動將智算建設融入算力網絡“4+N+31+X”體系,構建了“N+X”智算中心布局。在算力方面,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智算算力已經達到5.8 EFlops,自有算力總規模達9.4 EFlops,預計2023年底算力可達到11EFlops。
就AI方面的布局來看,中國移動的總體策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堅持“通用為基、專用為長”。在積極布局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的基礎上,中國移動重點推進to B領域企業應用及客服、網絡等領域專用人工智能模型研發。
二是堅持服務公司轉型與賦能經濟社會并重。中國移動既要支撐公司服務提質、管理增效、業務創新,也要提供社會級的人工智能服務,助力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堅持“自主研發為主、合作研發為輔、投資孵化為補”。目前中國移動已構建“1+N”通專結合的大模型體系,在通用大模型方面,已發布九天·眾擎基座大模型;在專用大模型方面,已發布九天客服大模型、九天·海算政務大模型、九天·川流出行大模型、九天網絡大模型、九天企業通話大模型,將有效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
中國聯通統一規劃算力資源,形成了“5+4+31+X”一體化多層級算力布局,打造了算力豐富、運力充沛、多云協同、算網一體的算力精品網,實現59個國家和地區海網通達,200多個國內城市的一市一池,提供“連接+感知+計算+智能”的算網一體化服務。
夯實人工智能建設底座,中國聯通目前已形成全國布局的“通算-智算-超算”一體化融合的智算基礎設施。自研基礎模型超過40個,其中場景分割、音頻分類、人臉識別等10余項算法在權威評測和行業評測中排名Top 3。AI模型底座具備十余個子平臺,涵蓋網絡、視頻、語音語義等數據的訓練、集成部署和領域應用,已打造超550項面向多樣化應用的AI行業場景模型。基于基礎大模型和大模型底座,中國聯通還開發了多個行業大模型,目前已賦能客服、反詐、終端運營服務、政務服務等多樣化業務場景。
挖掘智算服務長遠價值
縱觀行業發展,從高性能計算到,再到現在的智算,算力的含義和計算方式在不斷改變,但算力的價值所在一直沒有改變,即為用戶提供穩定、高效的算力服務。當下運營商紛紛投身智算中心建設,意在提供人工智能時代海量且多樣的算力服務。
針對智算服務來說,常見的是出租算力服務。隨著智算需求的大規模增加,目前智算中心主要可以提供三類服務。一是基礎設施服務,該類服務模式與傳統的數據中心托管類似,不過在運維中更加關注供電、散熱以及網絡連接等。二是數據及應用服務,包括訓練服務、推理服務,以及數據的采集、清洗、標注、轉換、存儲等數據處理服務。三是數據調度服務,意在為大模型等智算服務的運行提供彈性的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以及服務的編排、保障、監控等功能。
就目前運營商的服務能力來看,其在基礎設施服務方面更具備優勢,而數據及應用服務和數據調度服務則是傳統互聯網云服務商更具備優勢,未來運營商應更注重提升數據處理和推理服務能力,從而在智算產業快速更新迭代中占據一席之地。
就運營商動作來看,其雄心遠不止于提供智算服務。當前運營商正在整體推進智算中心布局建設,并積極研發行業大模型深入應用,整體來看,正在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加速“蝶變”為科技創新型企業。由此可見,運營商深挖智算服務價值的背后,是其對未來科技趨勢的洞察、對產業生態的深度參與,意在積聚產業合力,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總而言之,在智算競爭的激流中,三大運營商展露的智算雄心不僅僅是對技術的追求,更是對未來數智時代的探索與塑造。其未來不僅要應對技術瓶頸、市場競爭等挑戰,還要在政策法規、數據安全等方面尋找合規發展的平衡點。而我們,作為ICT產業的見證者,期待他們未來取得更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