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宣揚小米擁有全國最大版權庫的豪言仍在,后方已經接到一紙被判盜播的判決。
日前媒體報道,樂視網訴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米”)和未來電視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盜播版權內容)的訴訟結果塵埃落定。這一輪訴訟共涉及16起案件,包括電視劇《唐宮美人天下》以及《大內密探零零狗》等影視劇集。海淀區法院判定,小米公司和未來電視共同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每起案件兩被告公司共同賠償原告樂視網經濟損失二萬元,總計32萬元。
這已經不是小米盒子第一次因盜播而遭遇訴訟。早在2014年6月底,樂視就因為小米盜播《后宮甄嬛傳》、《失戀三十三天》等備受追捧的影視劇集提起訴訟。彼時在一眾起訴小米盒子盜播案件的主體中,樂視是第一個獲得法律支持的受害企業。
這也不會是小米最后一次為盜播付出代價。接近樂視網的人士透露,已有600余部次訴訟案件等待判決,涉及的金額從2萬到十幾萬不等。即便保守估計每部涉案劇集的賠償金額都是2萬元的話,最終涉及的金額也會超過千萬。
“公司贏的不是錢,而是道理。”樂視法務部人士如是說,“我們希望借此推動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促進行業主體自律和健康發展。”
分析人士則指出,這樣的賠償結果更像是一種針對IP保護、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判決。網絡視頻行業已經從PC端發展到移動互聯時代,隨著智能電視、OTT機頂盒、智能手機等終端的發展普及,盜播盜鏈的行為若沒有得到有效打擊,必將影響整個產業的未來。
步步緊逼,被小米激怒的樂視
就在今年6月,雷軍公開表示小米視頻總量已經占據市場第一,并與100多家影視內容提供商組成了“視頻網站大聯盟”。
草臺聯盟登場不久,小米又開了召集發布會來打擊同業的先河。繼內容之外,又試圖在內容付費這一話題攻擊“友商”。
如果說,小米總是借助撕逼友商謀求在行業里上位尚屬道德范疇。但其在2013年通過小米盒子盜播友商影視劇集,就已經是法律問題了。
對于樂視提起的訴訟,小米辯稱自己只負責硬件銷售和制造,內容的分發和播出控制是由未來電視負責;另外,小米沒有對訴訟中的影視劇進行收費,也即并未因盜播行為獲利。基于以上兩點原因,小米不認為自己應該負有法律責任。
然而經法院調查后發現,首先小米與未來電視是以聯合運營的模式運營小米盒子,共同負責相關軟件模塊的升級管理。在這個過程當中,小米并未采取必要手段制止小米盒子播放盜播內容,因而存有過錯。而且由于雙方還約定“協商決定服務的價格和收費方式”,對于某些影視劇小米也以提供米幣的方式進行收費,并與未來電視共享盜播收益。
基于以上兩點事實,海淀區法院認定小米和未來電視應該共同承擔法律責任,每起案件向樂視支付經濟賠償2萬元。
這樣的數額,相對于動輒數千萬、甚至數億元影視劇投入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其實現在法律法規對侵權損害賠償缺乏明確合理的考量標準,導致訴訟方最終獲得的賠償偏低。而且沒有引入懲罰性賠償標準,相比訴訟成本和時間來說,對被侵權的主體來說是非常不劃算的。”業內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專家這樣說,“這直接導致了侵權者的態度越來越猖獗。”
也因此,樂視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版權保護,一方面要持續進行反盜版技術創新,一方面還要花費金錢精力通過訴訟手段來維護公司、版權方和行業的整體利益。
盜播實為行業毒瘤
樂視訴小米盜播案中,有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
根據廣電總局181號文件規定,從事電視盒子或者互聯網電視等公司必須與牌照方進行合作才能從事相關業務,而未來電視正是持牌方之一。
此次海淀法院最終做出的判決中,特別指出“未來電視作為通過行政機關授權、而非一般市場競爭而取得牌照資格方”,更應該主動承擔起嚴格的審查義務,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利益。
言外之意,民營企業生存發展不易,如未來電視這樣的公司更應該幫助樂視的企業去共同維護行業法規,幫助市場健康發展。
的確如此。網絡視頻行業發展十年,早期全然是草莽江湖。直至突然殺出一個手持正版版權的樂視網,這家彼時還遠不能與優酷和土豆爭雄的視頻網站,從一開始就挑戰了整個行業的潛規則,艱難的走在了毀謗與贊譽齊飛的道路上。
當一部萬人空巷的《甄嬛傳》讓人意識到了優質內容+獨家版權的力量,才讓對手們收起了不屑與質疑的表情,瞬間展開了效仿行動,從此掀起內容版權大戰。
看不懂的人驚呼的是一部影視劇的價格,看得懂的人曉得產業鏈價值重構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重視內容的價值,通過對IP的支持來理順產業各個主體的關系,激發著作人創新的活力,培養和重視用戶的品味與習慣,網絡視頻回歸到良性競爭的軌道上去,嘗試用差異化內容、衍生品挖掘以及多樣化服務等等重新劃分市場格局。
這才是尊重版權、打擊盜播盜鏈的真正意義。
只不過,無論如先行者樂視,還是隨后跟上的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做出多少努力,盜播盜鏈仍舊肆虐。很多用戶只看到眼前不用付費的好處,卻忽略了這種毒瘤不被切除,就會迅速擴散至全身、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不可挽回損失的代價。
以此前惡名昭著的快播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快播提供給用戶的絕大多數視頻都是未經授權的盜版內容。不止如此,快播公司還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且情節嚴重。
最終的結果是,相關人員被刑拘,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擬吊銷其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公司被依法處以非法經營額三倍罰款,總額2.6億元。其法人代表兼總經理王欣,在逃往境外110天后被抓捕歸案。
小米,不是你弱你有理
快播是前車之鑒。為什么準備沖刺上市的小米要冒著法律與道德風險通過盜播獲利?
小米獲利的工具當然不是米幣,而是利用內容售賣硬件如小米盒子。但小米卻放棄內容自制。無論是此前的盜播,還是此后組建的松散視頻聯盟,抑或步步撕逼對手,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障眼法,本質上都是借助別人的內容來幫助自己實現硬件的銷售。
分析人士指出,這恰恰反映出小米在內容方面的無理和無力。
可這不是一個“你弱你有理”的時代。雖然在攻擊對手和忽悠用戶方面有一定的市場效果,但是小米公司持續的違法盜播行為,反應了一些互聯網企業的典型心態。在營銷上過度造勢,內容版權上投機取巧,希望能鉆法律的空子。隨著行業法規的健全和司法執法力度的加大,這些行業毒瘤已經無處遁形,快播就是前車之鑒。
要知道與終端和渠道相比,內容才是黏住用戶的殺手锏——他們只會對《甄嬛傳》忠誠,但是不會對一個電視盒子傾注熱情。所以,必須要在內容端具有掌控力,并在視頻網站中擁有差異化競爭的能力。
市場已經不止是需要一個聚合內容的“掮客”。這已經是一個依靠玩轉生態,并且要有為產業鏈條上各方提供價值、無止境且日益精準滿足用戶體驗能力的企業才能夠笑到最后。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