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品牌如今已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個兩極指的是線上和線下。線下是以華為、OPPO、vivo、金立為主簡稱HOVG,線上是以小米和樂視為主,江湖人送他們外號粗糧和零食,當然也有人稱粗糧和薯片的。其中樂視可謂后來者居上,短短一年時間就挺近了智能手機一線陣營,讓眾多人驚掉下巴。

日前,原金立手機總設計師@袁炫華發微博稱:HOVG盤踞線下,四分天下,包攬央視所有娛樂節目瘋狂洗腦,局面已經穩定,1500到3500價格區間盈利和渠道空間綽綽有余,活的非常滋潤,棒子和水果的價格對他們基本沒有影響,最近棒子出了問題但大家還是買不起水果,所以絕對利好,現在他們就是盼著其他亂七八糟的盤子虧空死掉,所謂剩者為王;線上就比較慘烈,價格區間被壓制在1500以下,超過2000基本沒有銷量,所以大家都把定位放在1000左右火力全開,而且互聯網公司一般都是一家獨大,影響力最大的公司往往吃掉80%以上的份額,第二家會吃掉10%以上,剩下百分之幾被其他幾家小公司分割,基本屬于茍延殘喘,現在線上品牌基本符合這樣的格局。
消費升級 生態手機強勢崛起
進入2016年以后,手機市場的競爭慘烈程度遠超大家的想象,小規模的手機品牌生存愈發艱難,就連羅永浩的“情懷”也不得不面臨被收購的命運,“不將就”的一加也被逐漸邊緣化,這反應出當下手機市場的兩個現象:
一是同質化競爭加劇,差異化需求迫切。自2015年國內手機市場日趨飽和之后,國內手機廠商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差異化發展,但就目前手機市場環境來看,想要做到突破性創新十分艱難,而能夠讓用戶一眼辨別的“高識別度”手機廠商也并不多。

二是消費升級,此前以硬件發燒、性價比戰無不勝的智能手機思路,從去年開始遭遇困境,用戶對于服務和品質擁有了更強烈的需求。這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小米和樂視。
小米放棄發燒玩起了情懷,更弱化了“性價比”概念,但小米5“硬件黑科技”的套路用戶并未買單,反而被指耍猴,這也導致小米5的銷量遠低于預期。小米的落寞歸根結底就是消費者升級純硬件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樂視在消費升級的環境下則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樂視僅用一年的時間,憑借強大的樂視生態,以用戶思維的理念,創新的全渠道操盤模式,創造了年銷量500萬的業績,當年小米都沒有做到過,而且從樂視一代手機開售到今,樂視超級手機已經銷量達到了1700萬部,事實證明樂視手機正在強勢崛起。如今的樂視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在本月21日下午,樂視發布了自己今年第二款機型樂Pro3,驍龍821、4000mAh大電池,24W快充,全金屬機身等等,定價僅1799元起;此外隨著樂Pro3的發布,樂視將用戶思維提升到了一個全新高度,從體驗到服務進行了全面升級。
頂級的發燒的硬件配置,變態的價格,更強大完善的樂視生態,樂視新品再次對手機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

樂視、小米誰會笑到最后
隨著樂視的崛起,小米正經歷成立以來最嚴重的考驗,本來線上市場也就那么大,有一方進步了必定會有一方退步,敵進我退這就是市場規律的作用。而另一方面樂視近一年多的強勢表現已經贏得了業界的普遍認可,媒體唱衰小米的聲音不斷出現。
就如袁炫華所說,國產手機品牌線上十分慘烈,價格區間被壓制在1500以下,超過2000基本沒有銷量。手機市場在線上幾本都是一家獨大,影響力最大的公司往往吃掉80%以上的份額,第二家會吃掉10%以上,剩下百分之幾被其他幾家小公司分割,基本屬于茍延殘喘。
原來粗糧一家獨大如日中天,但是隨著零食的崛起,粗糧的份額節節敗退,如果以上趨勢成立,一旦零食雄霸天下,粗糧的份額就會退縮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現在的小米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樂視一點一點的蠶食掉,上半年樂視已經強勢進入了線上銷量前三名,而排在樂視前面的只有華為和小米,目前的華為可以拋開不算因為他本身根本就不是一個以線上為主的品牌,那么擋在樂視前面的也只有小米了。
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下小米還是以一個以嚴重依靠硬件的手機廠商,而樂視確實一家多元化的手機廠商,并且依托生態,樂視可以做到更極致,他正在成為當下市場的攪局者。
樂視的每一代產品都是以殺手的姿態殺入市場,但是樂視卻不依賴硬件,而是靠服務和體驗去打動用戶。分析人士表示:在樂視生態不斷的化反下,樂視未來很有可能保持這種持續不斷的輸出用戶核心價值,再加上樂視強勁的產品力,尤其是對線上市場,以小米為首的品牌將受到巨大打擊。
樂視的崛起,小米的敗退很有可能會是生態手機打敗智能手機的切入點。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