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的報道,美國叫車服務Uber的競爭對手們最近的日子可能并不好過,前者通過極具侵略性的營銷策略在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最近的一項市場調查表明,Uber在美國地區的市場份額已經明顯超過其主要競爭對手Lyft。
投資咨詢公司FutureAdvisor針對數萬名客戶的調查數據顯示,Uber的收入是Lyft的約12倍,而從絕對數量來看,Uber的營收增速也是Lyft的10倍。同時,用戶付給Uber司機的平均車費為21美元,高于Lyft的13美元,其主要原因是Uber為用戶提供了更寬泛的車型選擇和價位區間,從豪華轎車到普通出租車不等,而Lyft僅提供兩種價位較低的選擇。
不過,這兩家叫車服務供應商的增速都有所放緩,從去年6月的25%降至今年同期的10%。但是Uber的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今年6月曾表示公司當時的增速要高于去年同期,而FutureAdvisor則聲稱自己的數據來自于對380萬張美國信用卡和借記卡的交易數據分析,這更讓人們對這家公司的實際運營狀況充滿了好奇。
此前有傳聞稱高速擴張中的Uber可能會進行IPO,所以將會向投資者公布自己在最近一季度的財務表現,但今年夏天Uber成功獲得私人投資者提供的12億美元的融資,這也讓Uber得以將自己的具體表現繼續“隱藏”下去。
“我們希望能夠讓人們了解更多公司的運營情況,”FutureAdvisor說道,但其并未披露Uber 或Lyft的投資者具體有哪些。Uber 和Lyft均為對FutureAdvisor發布的數據發表評論。
如今的Uber與Lyft的競爭已經來到白熱化的程度,雙方都曾指控對方企圖通過先預定后取消訂單的不正當手段讓后者的業務流失。此外還有文件顯示Uber曾通過一次性手機號和隱藏軌跡等有爭議性的方法來對Lyft的司機進行挖角,Lyft表示Uber的這些招數損害了司機的收益,但Uber堅稱自己的方法是完全合法的。
不管如何,Uber在市場營銷方面的態度一直非常積極,再加上個性化的優質服務,從Lyft手中搶得更多的份額就不足為奇了。所以面對咄咄逼人的Uber,Lyft必須要有所回擊了。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