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易旗下通信與音視頻技術品牌網易云信迎來了成立三周年的節點。網易云信發布消息稱,平臺在三年內累計服務了60萬開發者,營收年均增長超過200%。可以說,網易云信的這三年,IM市場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虎口奪食”還能實現高速增長并不容易。對此,網易云信總經理阮良和CTO趙加雨總結了網易云信的突圍之路——技術賦能。
IM競爭格局基本定型,PaaS云服務漸成主流
以1999年OICQ的誕生作為起點,中國IM市場之爭正式拉開大幕。在隨后的幾年間,各大互聯網廠商紛紛投身即時通信產品,市場一度風起云涌。一番廝殺與洗牌之后,從2015年開始,整個IM市場進入局部盤整的狀態并延續至今,表現為市場競爭格局基本清晰,技術壁壘被巨頭們高高筑起,C端市場上微信的霸主地位難以被撼動,B端市場則多家并存,分搶企業服務這塊“大蛋糕”。
由此,IM廠商涌向B端市場的做法被認為是“曲線救贖”之舉。然而,在網易云信看來,這并不是商業利益的選擇,技術與用戶需求的驅動才是關鍵。阮良認為,隨著國內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與成熟,云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 PaaS云服務成為了承載IM技術的主流模式,并被越來越多的客戶所接受。IM技術從少數廠商自研的專屬品,逐漸以云服務的形式開放出來,這一轉變帶給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影響,遠比自造一個閉環通訊產品更為深遠。
十八年技術自研之路的厚積薄發
在團隊看來,網易云信初生的三年僅是一個好的開端,但背后所承載的技術之路卻有十余年之久。據阮良介紹,網易的IM技術的自研之路可追溯至2000年以前,從千禧年網易推出163免費郵箱,到2002年POPO上線,2013年易信發布,到2014年網易新聞、云音樂接入云信內測,每一步都是對IM技術的積淀。2015年,網易云信正式推出,IM云服務在同年就完成了首個IM私有云項目——順豐豐聲。2018年8月,第三方應用子彈短信的橫空出世,不僅將這個幕后品牌推向公眾視野,其最高日增八百萬新用戶的爆發更是對平臺技術能力的一次真刀真槍的檢驗。

底層技術+定制優化+C端經驗 = 網易云信的技術賦能之路
作為PaaS平臺,網易云信提供的是底層基礎的即時通訊云服務,幫助用戶、設備之間建立一個更可靠的端到端的連接,在不同的場景之間實現可靠的消息投遞。對于這條技術賦能之路,CTO趙加雨總結三個關鍵點,即底層技術的基礎能力,定制化的研發能力,以及C端產品開發的經驗積累。
首先,穩定、易用且安全是客戶對IM底層技術永恒的訴求。趙加雨介紹,穩定與安全性方面,網易云信基于公有云服務模式,通過快速擴容和資源隔離,以云計算強大的彈性能力應對高并發的挑戰。針對易用性的訴求,云信則重點強化定制化服務模式,輕量級解決方案以更好的適配性滿足一鍵部署、快速開發和標準化交付的訴求,為客戶節省開發成本和資源投入。對于安全方面的關切,平臺采用私有協議和加密算法保障消息傳輸、存儲過程以及業務數據的安全性。
然而,僅僅提供標準化“零件”是不夠的。終端產品的使用場景千差萬別,即使同一類產品的客戶需求也不盡相同,需要更具針對性的定制與優化,對技術細節進行打磨。網易云信在今年也迅速推出了企業服務解決方案NICE, 實現企業生態圈內互聯互通,為中大型企業提供自主可控、安全的一站式企業服務解決方案。在網易云信為順豐打造企業內部協同平臺“順豐豐聲”解決方案中,技術團隊針對特定需求進行了諸多細節處的開發。例如,除了點對點消息、群聊、自定義消息、歷史消息等基礎IM功能外,還開發了多終端同時登錄,查看進群前的歷史消息,多種群組消息提醒設置、靈活的通訊錄等級控制等個性化功能,以減少用戶的的繁瑣操作,提升員工間的溝通效率。在另一個現象級社交產品子彈短信的案例中,網易云信通過自定義消息通道為產品實現了語音轉文字、收發紅包、閱后即焚等花樣玩法。
圖:順豐豐聲和子彈短信的用戶溝通界面
其次,盡管藏于幕后,但團隊的目光卻一直延伸在至終端用戶身上。趙加雨表示,這是網易云信團隊顯著的“標簽“,一方面得益于網易內部產品旺盛的技術需求對團隊技術能力的長期錘煉。另一方面,團隊積累的C端產品開發經驗,幫助他們對用戶和新玩法保持了很高的敏感度,并且快速輸出解決方案。曾火爆一時的直播競答、狼人殺等泛娛樂產品,”風口“正勁時,這些產品的迭代和跟進速度之快令人眩暈,而云信團隊搭建出一套完整解決方案的速度,趙加雨稱,最快可以一天內完成。
阮良也將技術賦能比喻成樂高玩具的模塊化模式,“我們輸出技術能力,就像樂高玩具的模塊。把復雜的技術封裝在底層,給客戶提供簡單易用的SDK和接口。客戶基于此去發揮他們的想象,做出更豐富的延展和創新。”同時,IM產品具有很高的用戶粘度,這一特點決定了企業客戶對背后的技術服務商更加倚重。阮良表示,“技術、產品與服務這三項硬功夫是幫助我們站上決勝局的基石。用技術為客戶和產品賦能既是網易云信過往三年的經驗總結,也將是未來堅持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