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公司是PC時代的軟件巨人,改變了每一個地球人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微軟卻遭遇了太多的失敗和挫折。
據外媒最新消息,微軟日前宣布,關閉一個不成功的社交網絡,但是這幾乎是一個消費者沒有聽說過的互聯網產品。
據多家美國科技媒體報道,微軟日前宣布,從3月15日開始關閉社交網絡服務Socl。
據報道,這一產品由微軟內部的FUSE研究部門開發,在進行內部小范圍測試后,從2012年底,微軟開始面向公眾開放,允許Facebook賬號或者微軟賬號持有人注冊服務。
隨后,微軟面向iOS、安卓和Windows平臺推出了上述社交網絡的客戶端。但是這一產品表現平庸,絲毫無法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絡相比。
目前這一產品還有多少活躍用戶,尚不得而知。微軟在宣布關閉的消息時,甚至沒有做出善后安排,告知老用戶如何保存歷史數據。
在互聯網的發展中,搜索引擎時代之后是社交網絡時代,以Facebook和Twitter的崛起為標志,全世界的人們熱衷于和好友之間的內容分享和互動。面對Facebook的巨大成功,微軟、谷歌(微博)等傳統公司也頗為心動,紛紛模仿推出了產品。
微軟并不是唯一的社交網絡失敗者,之前,谷歌的Google+也已經以失敗告終,甚至因為無人問津被稱為“社交鬼城”。
谷歌花費了大量的資源推廣Google+,甚至強制和YouTube等其他內部產品進行捆綁和整合,引發用戶的強烈不滿。最終,谷歌承認了現狀,之前已經把Google+有價值的服務分拆成為單獨的手機軟件,Google+在谷歌內部已經邊緣化。
蘋果也在社交網絡體驗到失敗的滋味。多年前,蘋果推出了音樂為主題的社交網絡Ping,希望能夠成為音樂下載服務iTunes的一個配套服務,但是這一產品沒有吸引到足夠用戶,最終失敗關閉。
在互聯網市場,微軟遭遇了巨額的虧損。除了必應搜索引擎通過和雅虎的捆綁合作獲得實質性市場份額之外,微軟其他互聯網服務基本處于邊緣化位置。
微軟曾經推出網絡聊天工具“MSN Messenger”,曾擁有不少用戶,但最終銷聲匿跡,微軟轉而重點推廣收購得來的Skype。微軟也曾經學習雅虎等老式門戶,推出“MSN門戶”服務,但是市場份額有限。一些地區的門戶服務已經關閉。
去年八月份,微軟把中國的網絡門戶業務,轉讓給了另外一家公司。
當年,微軟曾經準備出資475億美元,收購雅虎網站,從而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巨頭,但是楊致遠認為微軟出價過低,拒絕了微軟的收購。這被認為是楊致遠的一個巨大失誤。不久前,雅虎以45億美元的低廉價格,轉讓給了一家美國電信公司。
更糟糕的是,微軟在PC互聯網時代的低迷表現,正在延續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除了古老的Office軟件之外,在全球名列前茅的知名手機軟件和服務中,出自微軟之手的產品數量稀少。
實際上,在手機操作系統和手機硬件市場,微軟公司的份額正在向零靠近。之前斥資70多億美元收購了諾基亞的手機業務,但是遭遇了徹底的失敗。如今,芬蘭的HMD公司租賃了諾基亞的商標,開始和伙伴富士康集團重新經營諾基亞手機。
不過,互聯網時代的失敗,并不意味著微軟的創新發動機停止。依靠HoloLens增強現實頭盔、以及Surface Pro混合型平板電腦,微軟對外展示了創新能力,獲得行業一致好評。微軟正計劃在增強顯示領域扮演領導者角色。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