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在港招股材料的披露,美團真實業務和財務數據也得以首次公開,從數據來看,今天的美團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輕資產的美團,它的資產和業務模式正在變得越來越重,導致其毛利潤率大幅下滑,由此也引發一個大家可能普遍關心的問題:資產和業務模式變得越來越重的美團,會不會陷入大而不強的境地?
商君認為,沒有必拿短期報表利潤的虧損來衡量一家新興互聯網壟斷巨頭的平臺價值,因此美團的暫時性虧損問題并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美團的價值,在于其平臺化的商業模式,因此,資產和業務模式才是大家對美團這類平臺進行估值時的首要考慮。
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輕資產和業務模式往往是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因為此舉往往能夠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毛利潤率,谷歌、非死不可、騰訊、阿里這樣的優質互聯網巨頭概莫能外,即便是較上述巨無霸次一級的平臺巨頭攜程,也明顯存在這樣的特征,正因如此,這些互聯網平臺巨頭的毛利潤才高得驚人,往往達到60%以上。

問題是,作為新興平臺巨頭的美團,卻似乎正在資產與業務模式上,與上述平臺化巨頭背道而馳,美團正在變得越來越重,尤其是前不久突然出手27億美元收購摩拜后,美團的資產負債表已經有點“不堪重負”了。
資產和業務模式變得越來越重,也讓美團的毛利潤率變得越來越低。三年前的2015年,美團的主營業務毛利潤率還能達到69.2%,這樣的毛利潤率水平,與阿里、騰訊相比并不落下風,但到了2016年時,美團的毛利潤率已經降到了45.7%,到了2017年,美團的毛利潤率水平更是直接大幅下降到了36%。值得注意的是,這還只是美團2017年的數據,而其收購摩拜,是發生在今年四月份的事情。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收購摩拜后資產業務模式更重的美團的毛利潤率可能還會進一步降低。
重模式給美團帶來的,不只是毛利潤率的下降,也會讓其資金端承受更大的壓力。按照招股說明書披露的2017年底數字,美團當時尚有190億元左右的現金儲備,看不出來其有缺錢的跡象,但收購完摩拜后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公開資料顯示,該筆收購耗費了美團27億元,雖然不確定這筆對價中現金部分是多少,但預計這筆交易可能將耗掉美團賬上大部分的現金,再加上2018年前6個月美團原有業務本身燒掉的錢,估計現在美團賬上的現金可能已經所剩無幾了。
雖然從戰略布局角度來講,并購摩拜能夠補足美團出行領域一板重要的短板,但收購來的摩拜本身并未盈利,短期內仍然會是一個重大的財務包袱;更為得要的是,美團在在出行領域的布局遠未結束,尤其是美團打車目前才在上海等區域上市,其全國性布局尚未起步,也就是說未來美團潛在的更大規模燒錢可能還得繼續,其未來的資金鏈上恐怕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按照正常的投資邏輯,當前其實并非美團最佳的上市時機,它的最佳時機,應該是美團整體盈虧平衡點即將到來之時。目前來看,雖然美團的部分業務的盈虧平衡點已經到來,但在整體上美團現在貌似還做不到這一點。尤其是在出行領域美團的布局尚未完畢未來仍可能有大的燒錢需求的背景下,倉促啟動IPO實際上相當于豬還沒養大就急著賣,這并不是出于投資人利益最大化的考慮。

因此,商君反倒覺得,此時推出IPO融資補資金端缺口恐怕也是美團在資金鏈困境下的無奈選擇,因為現在的美團太需要錢了,它的戰線拉得太長,不僅其原有的外賣業務需要,其新并進來的摩拜也需要,未來美團打車全國推廣時更需要。
客觀上來說,美團現在的擴張模式,讓王興得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其戰略板塊布局,幫助美團圈了不少地盤,但其代價在于:美團的資產和業務模式正在不斷加重,而且其毛利潤率也變得越來越低,此舉將整體拖后美團上市后的盈利預期。
商君預計,上市后的美團,很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一種大而不強的狀態,即市場份額可能很高,營收也不錯,但就是不掙錢!——美團的一個重量級競爭對手滴滴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態,而且美團的處境比滴滴似乎更嚴重,至少滴滴在打車領域市場份額一家獨大,還沒有哪家對手能與之全面對抗,但美團卻還沒有強大到這種程度,騰訊系的美團還有一個可怕的對手阿里,阿里陣營的餓了么和ofo(即便現在不完全是,但估計十之八九很快就會全面加盟阿里陣營),都將會對美團的相關業務板塊形成嚴重威脅!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