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干年后人們復盤移動互聯網這一波浪潮時,2016年的小米是不可繞過的一節。經過不盡如意的2015年,不管回歸初心還是敗象已露,小米已經降到了行情回調的谷底。新的一年能否把已經鋪開的攤子做實并避開系統性風險至關重要。成,平穩著陸;敗,打回原形。
新年伊始發布會多了起來,正在籌備小米5手機發布會的小米團隊,卻不得不面對空氣凈化器曝出質量門的尷尬。一邊新品熱望,一邊品牌失血,兩邊同時上頭條。
這樣的局面是小米道路的必然結果。它高舉了性價比的大旗,就要接受低利潤的現實,把小米網定位為承擔變現任務的電商平臺,就不能避免生態鏈企業產品的良莠不齊拖累到品牌主體。今天是空氣凈化器被吊打,明天呢?
小米網銷售的生態鏈企業產品是隨時可能爆發危機的火山。小米需要電商即時供血,相關產品技術需要時間積累,在時間訴求上存在深刻的矛盾。“小米百貨店”拓展的產品越多,矛盾就越尖銳。每一次出現產品問題,都會加深用戶的認知:“小米沒核心技術”、“低價原來是低質量”……
小米當然意識到了嚴重性。雷軍在近日公司年會上提到了2016年的3個關鍵詞,聚焦、補課、探索,其實是一脈相承。所謂聚焦,就是核心元器件上技術突破,實現產品定制化,差異化。這個受了華為麒麟芯片多少啟發不好說,但突破的結果是必然是強化“技術公司”弱化“營銷公司”形象。
雷軍講話中的“補課”,提到了品牌建設的內容,反映出這家初創公司從粗放的營銷“口碑”到科學建設“品牌”的自我覺醒,所謂口碑仍停留在產品層面,或益或損風向多變。而品牌超越了產品,訴求的是價值和文化的認可,用戶認可了品牌就會對產品容錯。
“探索”VR和機器人等產業熱門前沿,也是在為品牌增加“酷”的形象。君不見特斯拉的馬斯克憑著太空計劃贏得了多少頭條和膝蓋。
2015年小米完成了7000多萬手機銷量,華為完成了1億,盡管小米仍保持住了中國第一,但氣勢已經被蓋過。不管承認與否,小米現實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華為,而更像是樂視。從兩者漸漸重合的產品線,以及影業、游戲等相似的內容布局可以看的出來。手機,電視核心產品上看也有這個趨勢:2015年小米手機銷售7000萬臺,樂視銷售400萬臺,前者是后者的17.5倍。小米電視銷售100萬臺,樂視電視銷售300萬臺,后者是前者的3倍。此外,小米有電商平臺小米網,樂視有視頻平臺樂視網,兩者在各自領域的地位也大致相當。
小米在手機的優勢依然巨大,但樂視也開始主動進攻,不但在CES首發了搭載高通驍龍820芯片的手機,而且2016年把銷量目標定到了1500萬部??這意味著如果完成,兩者手機份額的差距大幅縮小。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整體減速,國內市場進入內涵式增長時期,國際市場可能是小米比國內同行更有優勢的板塊。盡管2015年小米在國內遭受了頗多輿論壓力,但輿論傳播到海外有滯后性,歐美用戶對小米的認知比較正面,筆者就接觸過美國、德國的用戶,對小米手環、充電寶的性價比感到驚嘆,并期待小米手機進入市場。成熟市場消費者在意性價比,小米的特性也能迎合這一訴求。回歸高通專利庇護的小米能否盡快出海收割這些口碑積累,是2016值得期待的變數。
過去的2015,小米幾乎用低端千元級打了一年。如今,耗時已久的小米5手機終于即將登臺,它能否一刷小米4、小米note的不盡人意,能否在打中高端成為共識的局面下成為新的標桿。這可能是小米最不能失誤的一款產品。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