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玩出新營銷能量
作者:陳一枬
2018年是營銷變革的一年,在諸多營銷論壇中,人們都會提及企業變革,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IP等等。那究竟,2019年該如何玩轉這些新出現的營銷方法呢?我總結了5個要點和大家分享。
大數據2.0時代
在以前,大數據都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專利。借助我國獨特的人口紅利,他們可以更輕松地獲取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數據,社交行為數據以及消費者的個人基本數據,進而得到完整的用戶畫像,進而實現精準營銷。
可在近幾年,這一情況發生了轉變。一方面是因為BAT 以及其他互聯網企業開放了更多的數據,另一方面則是國內MarTech概念的快速普及和發展。獲取用戶數據已經越來越簡單,任何一個品牌或公司都可以拿到大量一手的、真實的、全面的消費者數據。
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開始被品牌和企業使用,大數據2.0時代到來!
在大數據2.0時代,品牌和企業不僅僅要打通包括淘寶、天貓、京東等在內的電子商務平臺和線下實體店的全平臺數據,還要深耕細作,深度分析消費者數據,將消費者可能關注的商品和訊息反向推送給消費者。
未來,不只是千人千面,而是要一人千面。“大數據”技術也將從服務銷售的營銷技術,變成了整個營銷邏輯的支撐點和基礎設施。
行業跨界
今年的雙11已經結束,給我最震撼的感受到了“跨界”的力量。
通過跨界,現有的品牌力可以整合起來,達到規模效應。品牌的競爭關系被不斷弱化,以前毫無關聯的品牌,也可以聯合創造新的產品。
阿里整合旗下近20個線上和新零售平臺聯動,京東也打通了騰訊系的諸多線上平臺和線下近60萬家門店,實現線上線下相互來引流。不僅僅是主流電商平臺內部的品牌聯動。借助電商大數據,眾多意想不到的品牌也選擇了跨界和產品創新的套路。這些品牌不乏諸多國民品牌,比如老干媽和男人裝,美加凈和大白兔。
但我們更要思考的是,行業跨界為品牌帶來了什么?
我認為,“行業跨界”要求兩個品牌有相同消費偏好和相似價值觀的消費群,進而重構不同品牌和產品間的關系,實現了品牌的品牌和銷量的多贏。
所以,我們也可以想一下,今年爆紅的LuckinCoffee瑞幸咖啡,為什么會選擇騰訊QQ,今日頭條,華為,ChinaJoy,獵聘等品牌跨界合作呢?這些跨行業的品牌為瑞幸咖啡帶來了品牌的曝光,銷量的增加,還是企業的價值?
體驗營銷
過去我們都在講內容營銷,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時代,希望可以把更多的內容“推送”到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面前,去吸引他們點擊鏈接達成交易。
當移動互聯網從消費層面深入到產業層面時,人、貨、場可以被重構,新零售時代到來。消費機會從線上線下轉移。所以,很多品牌和企業,通過看、聽、使用、參與等手段,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和情感,進而實現分享和再次消費等行為。
今年9月,喜茶在成都IFS開了第一家黑金實驗室店。這家“黑金實驗室”店將目前喜茶推出的所有業務線都集合到了現場,還增加了茶極客實驗室、熱麥實驗室、插畫實驗室、周邊實驗室和娛樂實驗室五個部分。在這里,顧客可以聞到面包發酵的味道,品嘗實驗產品——冷萃茶,買到成都獨有的周邊產品,還可以參與互動游戲,玩抓娃娃機。
很多年輕消費者都會邀請朋友來這里,喝茶只能滿足功能和物質上的需求,而社交和體驗才能滿足情感需求,挖掘更多的價值。
小眾崛起
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群體,不只是在國內一線城市,互聯網鏈接了全社會無數個有相同興趣和愛好的群體,更創造了特有的小眾市場。這些“小眾”的愛好或興趣,更有群體性,對年輕人的價值感更多,更有意義。
對品牌而言,“小眾崛起”可以滿足更多細分市場,同時可以發現和挖掘更多潛在市場的價值。為迎合喜愛貓咪的女性市場,PAUL&JOE每年都會出一套限定貓咪款My Cat Lip。
在面對小眾市場的時候,我們品牌需要迎合潛在用戶的愛好,更要找對合適的對象,再去輸出品牌價值。
即時消費
Deliveroo是一家2013年在香港創辦的外賣企業,就像國內餓了么的蜂鳥配送,打高端人群和餐廳,不斷提高服務。目前他們是保證30分鐘內把餐送到,但是如何能加快送餐服務,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那?它們建立中央廚房給附近沒有店的餐廳,縮短外賣遞送時間。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Deliveroo甚至可以預測某棟寫字樓的就餐喜好,未來提前準備和派送可能被購買的食物,把時間減少到10分鐘。
在享受了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捷后,消費者已經不能滿足于網上購物等收快遞,或者是門店購買有限的商品。人們希望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時消費,即時滿足。
LuckinCoffee瑞幸咖啡大受歡迎的背后,除了成本優勢,品質保證和精準營銷,高效準時的快遞服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一杯瑞幸咖啡從制作完成到送到用戶手中,絕對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咖啡是熱的,好喝,對顧客才有價值。
亞馬遜今年也在測試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就是預測并寄送顧客可能購買的商品,顧客在收到商品后可以選擇購買或退回。和原來“購買—寄送”的不同,“寄送—購買”的模式可以“提醒”顧客的消費欲望,并實現快速決策和購買。
現在,營銷必須改變品牌的固有印象,變得更娛樂化,社交化,游戲化。更要有可信度和溫度。機器人可以取代模式化的工作,但是取代不了人心和愛心。品牌要鼓勵員工展示人性的一面,避免同質化。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不只是品牌需要變革,我們每一個營銷人也要不斷的學習和觀察,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學會洞察;然后小步試錯,不要怕錯,要敢于不斷的嘗試,去體驗;最后,善于總結和轉變,主動轉變自己的做事方式,把學到的東西落地實踐,把別人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