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騰訊音樂與Spotify達成戰略換股合作,雙方各持有對方少量股份。根據3月1日Spotify的招股書顯示,Spotify持有騰訊音樂9%,價值為9.1億歐元。照此推算,騰訊音樂的估值為101.1億歐元,相當于123億美元。

如果數據屬實,123億美元的估值,騰訊音樂比同為騰訊旗下的兄弟公司閱文集團的市值(737億港幣,約94億美元)還要高,約是其競爭對手網易云音樂(80億元,約12.6億美元)的10倍。
回顧騰訊音樂的幾大布局,看其是如何一步一步撐起百億美元估值的。
平臺聯動,多產品組合形成集團優勢
自2016年QQ音樂與酷狗、酷我合并之后,新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就開始亮相,如今近2年時間已過,你真的足夠了解騰訊音樂嗎?如果你只停留在QQ音樂、酷狗、酷我,那你就out了。

彭博社曾經評價騰訊“擁有像章魚一樣的業務布局……”,如今騰訊音樂在自己的業務模式上,也復刻了“章魚式”布局。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擁有流媒體音樂、在線K歌、音樂直播、原創音樂人等4條業務線7個產品。相比其他數字音樂平臺,騰訊音樂毫無疑問形成了“集團”力量。
多維布局,構建“音樂泛娛樂”生態
早在2011年,騰訊副總裁程武創新性地提出了“泛娛樂”的概念,其核心是圍繞IP跨界制作文學、影視、游戲、動漫、音樂、戲劇等多種娛樂內容,在這一戰略引導下,騰訊已經打造出了領先的“泛娛樂”。
用戶的娛樂需求是多元的,而并非單一的,這是“泛娛樂”概念提出的重要原因。
同理,用戶對音樂的需求也不限于“聽歌”,還有唱歌、演唱會、直播互動、視頻點贊等等,再廣闊一些,還有音樂+影視,比如韓劇《鬼怪》原聲可以賣到1000萬元;還有音樂+游戲,比如王者榮耀為游戲里的英雄量身打造專屬歌曲等等。
由此,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首提“音樂泛娛樂”概念,憑借集團旗下多元化的產品組合,騰訊音樂以“音樂”為核心,打造泛娛樂生態,滿足用戶聽看唱玩等多種需求。另外,也用音樂為影視、游戲等娛樂產品增值。
突破“聽歌”的單一,也已經成為國際及國內流媒體音樂產品的共識。這也是騰訊音樂能夠擺脫“Pandora式困境”,率先實現盈利的重要原因。
戰略出海,國際布局完成
在國際化布局上,騰訊音樂再次領先了一步。
早在與環球、索尼、華納等國際唱片公司的戰略合作中,騰訊音樂早就積累了國際運作的優勢。
去年12月,騰訊音樂與Spotify雙方達成換股戰略合作,一個是全球第一大音樂平臺,一個是中國第一大音樂平臺,對騰訊音樂而言,這次合作將擴大自身在國內和亞洲以外音樂業務的增長,同時,也有利于雙方的上市進程。
在資本運作上,更是很少有公司能夠比得上騰訊。
早在2016年,騰訊已經8500萬美元入股了韓國音樂娛樂巨頭YG娛樂,今年1月,騰訊音樂又與索尼音樂聯合成立“亞洲第一電音廠牌”——Liquid State。
而在騰訊的大音樂版圖下,更是無人能出其右。騰訊的海外音樂產品Joox,早已打入香港、臺灣、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表現強勁;2017年5月,騰訊5400萬美元投資了美國版的“全民K歌”Smule;上個月,騰訊又1.15億美元領投了印度音樂流媒體服務Gaana,可以看出,騰訊的大出海戰略,音樂是重要一環。
版權先行,奠定龐大商業帝國基石
月初,音樂圈先后被兩次版權事件刷屏,然而殊不知,當國內其他競品依然困于版權的時候,騰訊音樂已然大踏步地走上IPO的征程。
差距,大概就是這樣。
而騰訊音樂之所以能夠如此順暢的進行產品布局、業務布局和國際布局,正是離不開其前瞻性的版權布局。
從2011年開始,騰訊音樂開始對內容進行正版化,超前的版權戰略,使得騰訊音樂能夠早早建立了曲庫優勢,在IPO的道路上掃清了后顧之憂。在此之后,用戶規模水到渠成,繼而構建了數字音樂的多元化的商業模式,是其如今龐大商業帝國的基石。
版權布局,也是騰訊音樂最早領先的一步。
總結來看,不難發現,在中國數字音樂的征程上,騰訊音樂不多不少每次都領先一小步。版權先行、產品聯動、商業模式創新,然后揚帆出海。雖然只是一小步,但卻透露出了騰訊音樂的大戰略與大格局,這是其他平臺難以比擬的長遠戰略眼光與核心優勢,這一小步,最終造就了騰訊音樂如今穩固的行業領先者姿態。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