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4 日消息,IDC 最新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云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9)》顯示,中國 AI 云服務市場 2019 年市場規模達 1.66 億美元,2018 至 2024 年 CAGR 將達到 93.6%,AI 能力已成為用戶進行云服務選型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從 2019 年市場份額來看,在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中,百度智能云市場份額最為領先,其次是阿里云,騰訊云,其他廠商則包括 AWS、華為云、微軟 Azure、金山云、京東云等。

在智能語音以及對話式 AI 領域,阿里云的優勢比較明顯。阿里云自 2017 年開放智能語音技術,推出語音自學習平臺,對內注重前沿技術研發,對外廣建合作伙伴生態,在實現規模化落地之外,至今在阿里云上也已積累了 3 萬多個語音領域的算法模型。其次是百度智能云,不管是智能音箱、家居等消費級產品市場還是其他企業級市場,百度智能云都建立了廣泛的客戶基礎。
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目前實現一定規模的商業化營收的僅有百度智能云。其他廠商多是自 2020 年前后才開始在公有云上開放收費的自然語言處理類 AI 能力。
在人臉人體識別領域,騰訊云依托人臉核身、特效、人臉融合能力,市場表現相對領先,其次是百度云、阿里云等。
在圖像視頻領域,不論是開放的產品能力,還是 API 調用量,以及商業化收入,百度云優勢最為明顯。其次是騰訊云。阿里云自 2020 年推出視覺智能開放平臺以來不斷開放各項 AI 能力,后續將有較高的增長潛力。
在機器學習領域,阿里云依托云服務市場的客戶資源積累以及近 4 年的產品錘煉,已經在部分應用場景建立了突出優勢。其次是百度云 BML、華為云 ModelArts 以及 AWS SageMaker、Azure AML 等。騰訊云于 2020 年 1 月開始開放收費的機器學習產品,后續也將能夠將線下的機器學習實踐服務于線上用戶。
IDC 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AI 云服務市場未來 5 年將保持高速增長。云服務廠商也將成為 AI 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的重要力量。技術創新和突破、能規模化復制的應用場景、完善的生態合作,將幫助廠商擴大市場份額。”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