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國內和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中國IDC行業標志性盛會——第十五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首站“IDCC2020大灣區新基建(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辦。
本次“IDCC2020″融合線下、線上會議優點,首次以現場會議+線上多平臺直播的方式,讓任意地點的觀眾隨時參與,實現了一場真正同時覆蓋全球的行業盛會。
在下午的5G主題論壇上,中國電信集團云計算高級專家顧茜女士為與會嘉賓進行了題為《企業5G云網基礎設施應用實踐》的精彩分享。
中國電信集團云計算高級專家顧茜
顧茜:各位領導、專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中國電信廣東分公司政企客戶事業部的顧茜。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能跟大家一起來分享我們對企業5G、云網、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
剛才張總演講時我還查了一下我們客戶的情況,現在深圳燃氣集團其實也是我們天翼云上的客戶,是一個對外銷售的服務系統,承載在我們天翼云上,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在今年新基建背景下,結合5G怎么樣做深企業云網基礎設施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來構建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對大家來說也是今年越來越熱的詞,很多企業在提數字化轉型,怎么樣走數改的路。數據越來越成為企業相當重要的核心資產。在今年疫情期間,大概在4月20號國家發改委也給了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板塊很準確的定義。我想對于我們信息人來說還是比較振奮的,無論是在5G網絡的投入,包括今天論壇的主題數據中心,也賦予數據中心一些新的含義。比如要以云計算、區塊鏈要素為基礎來建設我們的基礎設施。
再看企業,它正在經歷著數字化轉型的IT底座,發生了一些什么樣的變化。
企業在最開始做信息系統時,首先是在自己的機房里做了一些簡單的虛擬化,甚至開始建私有云機房。那時候它對網絡的需求,只是說打通內部互聯就可以了,慢慢隨著應用逐步多樣化,原有私有云的彈性不一定滿足需求時,它開始逐步選擇一些公有云。比如剛才提到很多企業對外的平臺,多并發的特點,會讓他們選擇公有云做一些業務系統的承載。這時候在它的企業里可能會并存幾種狀態,有可能有IDC托管的機房,也可能有私有云、公有云。對于網絡的接入更加多樣性,希望有公網的連接,從企業側到云端的云專線連接,包括云間DCI的連接。
但到如今,我們覺得它還是在變這個基礎設施的,特別是公有云已經從簡單的上云變成多朵公有云的現狀。很多企業不同的業務系統,不同的云服務商提供給他們業務能力的側重點不一樣,有些側重于SaaS板塊,有些更適合PaaS板塊。這時候在一個大企業中間很可能存在多種公有云。我們也了解到很多跨國企業對外連接時一定要部署在AWS或者微軟上,在內部會選擇阿里云、天翼云,有云網聯動部署時就選擇這種公有云。在一個大企業里存在這四朵云是常見現象。這時候有什么樣的需求帶出來?很多時候需要有混合云的統一調度,怎么樣在多朵云之間資源做統一調度,達到應用和數據的最佳組合。另外是現在有了5G,5G的接入能給網絡連接有一些什么樣的改變,是不是有一些應用會放在邊緣節點承載。
這時候可以看到企業的底座從原來一個小機房,已經逐步成了數字中臺、新型基礎設施,越來越大的基礎設施底座,去承載這樣的應用。
中國電信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5G時代是一個全面云化的時代,先看5G的幾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在網絡側5G自身帶的三個場景切片,場景化無論是超高速、低時延、多連接還有高速的移動大帶寬,在網絡側已經做了網絡的切片。另外是經常提到的邊緣計算MEC節點,核心流量轉發下沉包括邊緣計算能力的部署,無論是在工業計算上還有現在VR場景上,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再到中間的核心網,轉化能力的云化NFV越來越重要,不同的服務廠商在整個5G體系里已經參與得越來越多,所以我們講5G網是歷史上第一張全面云化的網絡。
運營商經常會提到云管端要素,在端側,我們部署了很多,包括桌面、云VR、帶云識別的攝像頭。再到管道側,如何做好業務的區隔、業務的切片包括業務隔離的管道側保障,再到云端能力的部署、AI能力的部署、云計算能力的部署。中國電信核心是有天翼云,我們有高速的5G接入網絡。
現在整個云部署的情況,我們在內蒙和貴州有兩個超大的資源池做主節點,同時在31個省有每一個省區域數據中心,比如廣東有廣州和深圳兩個池承載這樣的業務。很多企業的數據需要不出市,在本地也有550多個數據中心。我們還有很多原來的邊緣計算中心、計算節點,可以直接部署邊緣小的計算能力,來實現整個云+網+邊緣節點,根據客戶的需求給他們打造最靠近客戶的基礎設施。
在5G和天翼云結合的過程中,廣東電信是在2017年全國首發了云專線,直接實現企業側到云端的專線連接。我們去年在全球做了首發,就是5G云專線。一方面利用5G在無線側的切片能力,另一方面把云專線直連到云端,做高速5G接入。利用5G網絡有10gb速率,時延降到1ms,并且可以實現大連接。去年我們在珠江上做了油輪上主播直播,用4K,就是利用5G云專線完成的。
還有一塊是MEC的下沉,是一個邊緣智能的建設。終端有流量出來后到MEC節點,這個MEC節點既可以承載5G流量的轉發,也可以做邊緣計算的計算資源,來打造邊緣的MEC計算。
和光網的結合,兩塊:一是5G獨有的切片特色,一是大光網,提升整體帶寬和容量,可以達到300T。5G+光網實現高速+端到端的切片能力。
安全模塊的建設,有了網和云,安全一直是企業在選擇云服務時非常重要的考慮。我們在云方面的保障也是從幾個條線做的,一個條線是整體幫助企業構建云災備平臺,我們具有全國一級的災備機制。還有云堤服務,利用中國電信獨有的全國網絡節點部署的模式,來抵抗DDOS攻擊,我們的云堤為G20或者兩會提供服務。另外是關于企業的等保測評,我們和天翼云結合,為企業提供一攬子包括等保定級、等保整改服務。上云之后保證他們端到端的安全建設。
講完運營商在5G、網、安全的能力,再回到今天的主題,關于企業到底需要一個什么樣模式的新型IT基礎設施服務。他們有幾個關鍵需求:一是怎么做多云服務,怎么樣選擇好多云,怎么樣管理好多云;二是在多云方面怎么樣連接好多云專線,無論是企業路多云建設還是多云之間的數據交換,都是企業很關心的問題;三是混合云不同業務,怎么樣部署在不同云上;四是彈性云網服務。中國電信利用我們整體的服務能力,打造了一個大的平臺,能夠實現云和數據中心資源的混合調度,統一的混合云管視圖。資源側:一是靠近企業側,有邊緣云、屬地云,在本地幫助企業構建本地計算能力,本地接入能力。一是核心側,利用服務VIP客戶的大網,上面無論是掛天翼云還是企業核心層業務,為企業提供整體的云+企業專網合作。
接下來我分享3個案例,是我們在5G云網的實踐。
1、春晚。今年春晚的直播是我們利用5G,采集采用4K超高清視頻,利用5G線路進行超高速的傳播,同時把媒體轉發云放到天翼云上做轉發,再利用云端到北京的端線,實現整體媒體直播,利用5G技術的媒體直播相比原來衛星傳送的時延下降到85%的幅度,還是非常好的效果。
2、成都道橋,是管理所有高速路橋的單位。他們原來的困惑是要診斷這個橋有沒有危險,原來的方式是人工巡檢模式,人工巡檢涉及到周期,診斷也要依靠老專家,一定存在一些偏差。我們做這個業務時采用道橋裝了高清視頻采集系統,把道橋實時情況通過5G線路天翼云上AI診斷系統,利用GPU服務器搭的計算診斷系統做診斷,來判斷道橋是否存在故障,再進行人工派單,再進行道橋管理,我們叫做5G+云+AI。
3、紅獅水泥,是浙江的一個企業,但在很多地方收購了一些水泥廠,是非常大的水泥集團。他們原來有的問題是水泥投放物料時,如果投放得不準,經常會造成投放料口的堵塞。在這個項目里,投放部分裝了4K攝像頭,把實時情況放到邊緣節點(MEC)部分做分析。看看現在有沒有出現投放的問題,如果出現投放的問題是不是要派單到當地做一些調整,包括現在監控整個工業生產場景上的情況做分析。這個案例一方面利用精確圖像采集,另外是高速傳遞,及時發現問題,用了5G大帶寬,同時這個分析是在本地做完的,5G+邊緣計算完成的案例。
總結:我想對于企業來說,在他們構建這個新型基礎設施時,做好數據流轉時,高速的網絡、強大的計算能力、計算數據中心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中國電信也在這方面有非常多的積累,來做這些實踐。謝謝!
兼具云計算與5G的優勢,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