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進入中國時間!中國如何用好互聯網帶來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造福人民?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之際,全球各界嘉賓縱論互聯網發展。上達電子董事長李曉華認為,從顯示產業來看,隨著互聯網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人機交互會是一個重要應用,終端顯示將是重要場景,“顯示無處不在,柔性顯示是未來。”
顯示無處不在
在顯示產業FPC細分領域,上達電子深耕12年,見證了我國顯示產業發展的輝煌時期。
追根溯源,全球顯示技術起源于美國,但是產品化和產業化卻是由日本和韓國完成的。中國顯示產業近年來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顯示產業生產線從7條增長到22條,面板出貨面積近4500萬平方米,全球出貨量市場占有率從3.9%提升到22%,居全球第三。32英寸及以下液晶面板國產自給率從10%提高到72.3%,3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國產自給率從零提升到40.5%。顯示專利數量累計增加4.5萬件。
李曉華表示,“隨著玻璃基板、柔性電路板、液晶材料等配套產業的發展,我國液晶顯示技術全面突破,改變了少屏局面。”而據美國研究機構IHS Technology預測,中國的面板產能將于2018年超越臺灣和韓國成為世界第一。
顯示已與生活融為一體,物聯網時代,顯示技術的未來會更美好。電子競技、車聯網、居家智能、VR/AR、公共顯示屏行業的應用正在不斷涌現。新的消費需求推升顯示技術邁入OLED時代。
顯示技術的創新如何進一步滿足乃至拉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顯示產品應用創新能否進一步拓展到各個細分行業和領域,真正實現“顯示無處不在”?李曉華表示,這需要全球顯示產業領域的材料、裝備、器件、終端應用等生態鏈的各企業、大學和研究院所、政府機構真誠攜手,開放創新,攻克生態鏈各環節的技術和應用難關,共同營造顯示產業新的未來。“上達電子將牢牢抓住顯示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契機,在FPC細分領域做大做強,到2020年進入世界前五。”
據《中國新型顯示產業藍皮書(2015-2016)》預測,2016年全球顯示產業產值可達到1150億美元,同比2015年增長2%。到2020年全球產值可達到1400億美元。中國顯示產業將在未來黃金五年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柔性”顯示是未來
互聯網的發展,促使人們對顯示終端的需求增強。從顯示終端的產品物態來講,從早期笨重的CRT顯示屏、到平板式的LCD/PDP顯示屏,再到輕薄、柔性可折疊的OLED顯示屏,最后到激光顯示、全息顯示等“無屏”顯示,顯示終端的每一次產品物態的變化,將給原有的顯示產業上下游企業帶來一次顛覆式革命。
“作為顯示產業鏈中的廠商,要么被淘汰,要么自我革新,唯有把握全球顯示產業發展脈絡,找準顯示技術創新的節點,才能在顯示產業發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李曉華認為,可隨意彎曲的柔性顯示屏才是行業的未來趨勢。柔性顯示屏與傳統液晶顯示屏的區別在于,它采用OLED技術代替液晶發光,并用塑料基板代替傳統的玻璃基板,達到“柔性”的效果,具有低功耗、體積小、輕便、可變形等優勢,其應用方向非常廣泛。
“顯示的未來看OLED,OLED的未來看柔性顯示。”顯示產業的發展未來也需要全球業界積極推進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創新,上達電子“以技術創新引領規模擴展”之路越走越寬。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