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騰訊公司起訴“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的案件,騰訊要求360賠付1.25億元的經濟損失并在門戶網站首頁公開道歉。就在同一天,360也向騰訊提起訴訟并提出了1.5億元的賠償金額。從雙方開出的“天價”訴訟金額可以看出,本次3Q大戰的焦點已經不再是之前秋菊式的“討個說法”,而是希望通過本次訴訟,為整個行業正名,讓不正當競爭者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事實上,騰訊360之爭并不是偶然的事件。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與法律法規的相對滯后,造成了法律上的灰色地帶,使得流氓軟件能夠以極低的代價肆意違規,鉆法律的空子??v觀互聯網行業之前大小幾百場訴訟,金額大都在幾十萬左右,對于眾多互聯網企業來說,這個數字更像是象征性的安慰,對整個行業根本無法起到約束作用。
一年半之前的3Q大戰中,360公司利用旗下的“扣扣保鏢”軟件,肆意干擾其他軟件的運行,破壞騰訊公司產品“QQ”的完整性,惡意插入360公司產品廣告,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不便并造成了騰訊公司的巨大損失。而在當時的訴訟案中,勝訴方騰訊公司得到的賠償金額也只有區區40萬,這個價格對于360這樣市值幾十億的上市公司來說,幾乎可以忽略!
因此,在當前的情況下,作惡公司的違法成本是相當低的。當年周鴻祎把流氓軟件3721賣了1.2億美金,隨后幾句道歉就草草了事;2010年周鴻祎在微博上與競爭對手金山激烈開戰,導致后者市值一夜間蒸發6億,金山也就此事對360展開了訴訟,雖然金山最終勝訴,可8萬元的賠償金額顯然無法與6億的經濟損失相提并論……
作惡獲得巨額利潤—少量賠償—繼續作惡—繼續少量賠償……互聯網行業違法成本過低已經造成了惡性循環,不正當競爭無法得到有效制約,正嚴重阻礙著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本輪3Q大戰的訴訟行業的意義多過兩家公司的恩怨,這次的事件帶給行業更多的啟示:只有提高違法成本,讓企業不再作惡,行業才能向著更積極的方向發展,也希望通過訴訟的行為,還廣大用戶一個真像,讓道理愈辯愈明。
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3Q大戰的第二輪顯然不是終點,在互聯網相關法制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兩家公司的訴訟還將持續進行。4月18日,本案將正式開庭,圍繞著互聯網行業善與惡之間的交鋒才正式開始。
我們呼吁法制的健全,我們企盼良性的競爭,我們更呼吁谷歌那樣“不作惡”的心態能夠擴散到整個互聯網行業中。希望本次的3Q大戰,能夠為行業正名,讓所有互聯網公司在法制的約束下,不作惡也能生存、也賺錢,這才是本次事件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