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市調控持續高壓,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入局房產中介的市場環境下,傳統中介面對新型競爭局面,該如何轉型升級,又該怎樣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中介峰會成功舉辦,國內領先的房產科技平臺吉屋科技在峰會上重磅“發聲”。副總裁容欣在會上分享了六年來吉屋在房產科技領域的經驗與思考,并就吉屋關于數據和技術在房地產交易服務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分享。

1、房產科技平臺 賦能傳統房地產行業“升級”
吉屋目前線上覆蓋400多個城市,樓盤庫有40多萬樓盤,年訪問人次3.6億,平均每天人均訪問100萬左右,每天新增客戶線索3萬左右。
作為國內領先的房產科技平臺,吉屋主要服務對象有三類:一是C端客戶,通過人工智能應用給客戶做智能推薦、智能服務;二是中介,主要是新房代理,通過科技賦能提升他們的服務效率,提高人均產能;三是賣方,面向開發商,推動“智慧案場”的普及與應用。
從技術的角度,吉屋能給房產交易方帶來三方面的幫助:一是獲客,通過互聯網技術和數據,降低獲客成本;二是服務,通過數據算法、智能匹配,提高服務效率,可以做到更高的轉化率;三是業務管理,數據化之后,管理效率也變得更高。
目前吉屋已經在全國150多個城市有落地的房產網商合作伙伴,整個平臺有6000多置業管家,平臺上合作有五千多個新房樓盤。

2、智能+算法 實現全網精準營銷
數據和技術主要解決的是獲客問題,獲客成本決定了盈利能力。
特別是這兩三年來,線下開門店成本較高,一般最低的投入也要有二、三十萬。在市場波動的環境下,開店、關店帶來的租金、裝修等冗余成本也在提高。
而線上不存在這方面成本,獲客投入收放更靈活,不同之處在于,線上獲客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渠道,成本差異較大。所以要在哪里買端口?買多少個?這里面都有技巧,包括其他類似端口的產品也有比較大的差異。
互聯網手段和工具用不好會帶來更高成本,用得好就會是超越的機會。
吉屋通過一套智能引擎聚合全網信息,15分鐘自動更新一遍樓盤信息,37%“樓盤名稱”排名首頁,76%“城市買房”排名首頁,月度3000萬購房獨立用戶訪問,訪問用戶連續5年大于100%增長。
在這些數據背后,是技術方面的沉淀和積累,為什么吉屋能做到這一點?
智能引擎減輕了人工邊際投入,另外吉屋擁有較為良好的架構,這樣才能做到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前。用戶來到吉屋網之后,吉屋會去分析用戶的訪問行為。
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建模,做語義分析,包括購買意圖的識別,通過算法,最終得出用戶畫像,比如目前處于購房的什么階段,是剛開始看,還是已經看過樓盤了,購買意向區位在哪里、預算多少,吉屋會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了解用戶需求。
有了用戶畫像之后,吉屋會給用戶做樓盤推薦,根據樓盤的標簽戶,跟用戶進行匹配。同時也會對客戶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管家,匹配的目的是為了給用戶推薦的樓盤更加精準。這樣用戶留下線索、留下購買意向的轉化率就更高,管家推薦更精準,服務更加貼心,轉化率也會更高。
3、再造交易流程 提升中介服務、管理效率
吉屋置業管家跟經紀人的定位有點不太一樣:經紀人會把更多時間花在找客戶上,而服務客戶的時間相對少一些。平臺置業管家通過智能引擎+本地運營吸引大量客戶,管家百分之百的時間都是用在服務客戶上,從找客戶變成服務客戶。
相比傳統房產中介,吉屋平臺上的置業管家更加年輕,平均年齡25歲左右,60%以上本科畢業,單人單月成交超過2套,銷冠單月超過40套,每月銷冠不低于20套。

除了服務之外,在業務管理方面,業務數據能夠在線上完成,管理效率自然大幅提升。目前,在吉屋平臺上的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包括不同員工的效能數據都可以看得到,例如哪個管家上個月服務了多少客戶、成交了多少套,響應比上個月好還是差。
這些是吉屋通過數字和技術的運用,在房產交易服務這一塊的做法。
最后分享一組跟分會主題相關的數據,圖中藍色塊是非本市、灣區內咨詢樓盤的占比,咨詢肇慶樓盤的用戶中有62%來自灣區內其他城市,只有20%多是本地人,中山50%是灣區內其他城市咨詢,惠州是47%,佛山是44%,江門是41%,東莞是33%,廣州是18%,深圳最低,只有14%。從數據上也能看出,融合已經是粵港澳大灣區房產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