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互聯網進入了深水區,而且還是無人區,平臺化的經濟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原來一些很小的企業現在成長成社會的一些大的平臺,它其中的監管、政策其實并沒有跟上的
刺猬公社 | 鐵林
作為騰訊公司的掌舵人,CEO馬化騰這兩天顯出了異常的對外積極性。10月24日深夜,還專門跑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問題的詳情,可以參考前兩日的推文《馬化騰深夜知乎提問,評論區1400余人光速搶答》。
幾天后,馬化騰上了央視財經頻道的《對話》欄目,主持人陳偉鴻問他,“您會覺得您是五位當中最有焦慮感的人嗎?”(另外四位:上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陳東升以及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均進入《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當然,肯定是。”馬化騰毫不掩飾自己在轉型期間的思考和擔憂。陳偉鴻趕緊追問,“所以江湖上傳說的您都焦慮到知乎去回答(表達的應該是:提出)問題,就足以證明真有這樣的焦慮感。”

“確實是。我們這樣的產業就是太跨界了,就是跟我們這個產業有關的,所有的部委基本上可能都全了,就不像各位,你們產業上面主管部門可能就是少數,基本上我們互聯網產業是最全的,確實是這樣的,還是非常焦慮。”馬化騰的回答,其實是中國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的寫照。
企業越做越大,永遠不設邊界。比如字節跳動從資訊平臺做起,后來又有了短視頻平臺抖音、電商平臺值點。騰訊從通訊工具起家,現在常被形容為“沒有騰訊不參與的業務”。
馬化騰在思考的,是下一步怎么做。這個向來低調的CEO,這兩天集中接受了一小波媒體的采訪。比如央視財經《對話》欄目、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道》以及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這一波集中采訪,結束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后,馬化騰、宗慶后等企業家均參與其中。1號上午剛開完會,下午,馬化騰就出現在了央視《對話》欄目的演播室。

座談會新聞截圖
主持人問了臺上五位企業家一個問題,時光倒流,會選擇哪一個領域創業。王均金非常直接,“肯定選馬化騰了。能做大嘛。”
騰訊能做大,是在不斷的轉型中重生的。馬化騰回憶,剛做QQ的時候,找不到商業模式,一直盤算著賣掉QQ但是賣不掉,最后干脆自己扛起大旗,逼迫公司成為了服務提供商。
“為了市場而打拼,包括最初的融資,包括后續發展的融資,都是一個決定企業生死的問題。但回首一看,最難還是轉型。”馬化騰度過了幾次轉型的難關,他在節目中說,“所以當時最難的是,只能自己找錢,找融資,特別在深圳,當時VC、風險投資這些概念都沒有,所以也是很幸運的,一直到互聯網泡沫的前夕,就剛好融了250萬美金,就靠這個成為一個發展的基礎。
七八年前很大的一個轉型,就是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這又是一個重大的轉型。你現在回頭看,如果當時轉不過去,那我們就死掉了。”
轉型是讓很多企業頭疼的問題,邁不過去轉型這關,公司就會陷入危機。轉型更有意思的地方是,趨勢出現的時候,不是每個企業家都能看清楚說清楚趨勢是什么,多少企業因此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窗口。
“現在互聯網進入了深水區,而且還是無人區,平臺化的經濟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原來一些很小的企業現在成長成社會的一些大的平臺,它其中的監管、政策其實并沒有跟上的,也包括輿論,老百姓怎么對待這種平臺發生的事情,大家看法很不同的,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馬化騰意識到,互聯網的又一次轉型要來了。
公司定下下一階段發展方向: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在前幾天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也提到,面對互聯網的變化,騰訊調整了自己的組織架構,聚焦構建“兩張網”:深耕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消費互聯網意味著,騰訊會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內容。內容會成為占據用戶主要消費時間的消費品。“我們的南非大股東說,你們一個像硅谷這樣的科技公司,怎么會去做好萊塢這樣的內容,影視、游戲、音樂,他們覺得是跨界,完全不可能。”馬化騰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花邊信息,國內外的大公司在發展路徑上,出現了一條清晰的鴻溝。
短視頻是當下以及接下來一段時間,重要的互聯網消費內容。和當初有了微信,放棄騰訊微博不同。騰訊現在不僅仍然在花心思推微視,比如冠名綜藝,找明星入駐,還新推出了一款強社交的yoo視頻。
對于重視消費內容的騰訊來說,短視頻這塊肥肉,不可能在出現下一個替代品之前被率先放棄。
另一邊,產業互聯網則是連接關系的變化,從To C到To B的轉變。湯道生說,“如果說,過去20年,互聯網的重要進步集中在To C領域,那么未來20年,互聯網的重要發展將來自于To B領域。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騰訊這次的組織架構調整,明顯就是在服務于新的“工作安排”,由湯道生擔任總裁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整合包括騰訊云、智慧零售、騰訊地圖、安全產品等核心業務線,幫助醫療、教育、交通、制造業等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簡單說,就是讓互聯網加強與To B的聯系。把相關的業務部門整合道一起,更有利于開展各項研發工作。
1978年到2018年,剛好40年,互聯網在后20年突然闖入普通人的生活,13歲的馬化騰跟著父母從海南去了深圳,后來創辦了QQ。騰訊在過去的幾個重要節點中,都完成了漂亮的轉身。從此刻開始的后20年,新一輪的轉型之戰,才剛剛拉開帷幕。
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馬化騰說:“就像我家里人說,他們很難想象我這個書呆子會成為企業家。我們幾個同學創業的時候,我們都只會軟件開發,但發現沒人跑市場,怎么辦呢?后來才找準說,我們還是抓住互聯網發展的機會。你把自己當作用戶來提要求,哪怕你在軟件的界面方便,快那么一秒鐘,我覺得都是有價值的。”
企業家的狀態,通常就是一個企業的狀態。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