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第一鎮這一年: 打了雞血 玩了過山車
共享單車的一夜爆紅,未能改變當地自行車行業的低迷,也沒能抹去此地產品的低端化標簽。
張劍
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被稱為“中國自行車第一鎮”。常住人口4萬多,六七百家各類自行車、電動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在此聚集。
2016年共享單車風潮驟起以來,產生了千萬輛的自行車生產需求,其中大量訂單進入王慶坨。
烈火烹油般的繁榮期和包容期過后,國內各大城市紛紛限制共享單車投放。王慶坨鎮一些承接此類訂單的企業被拖欠貨款,甚至停產、倒閉……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它們經歷了“低谷—爆發—低谷”的倒U形發展之路。與此同時,此前還能勉強度日的傳統單車銷售業績,在共享單車的沖擊下,一蹶不振。
“雞飛蛋打的感覺!”當地一位車企老板沮喪地告訴第一財經1℃記者。
突然而來的幸福
9月18日,京滬高速王慶坨出口附近的一間廠房內,粉色、綠色、天藍色的車架隨處可見,車座椅、剎車線等零件也到處都是。雖是下午4點左右,廠房內已無工人,廠長曹健在廠房外同朋友閑談。
曹健在2015年入行。2016年4月,摩拜單車誕生。幾乎同時,ofo小黃車問世。“橙、黃雙雄”引領的共享單車發展大幕拉開。
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下稱“天津自行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天津市自行車產銷4225.1萬輛。當年,全國自行車總產量為8005萬輛。而據王慶坨鎮政府的統計,2016年該鎮自行車、電動車產量1500萬輛。小小一個鎮的產量,占天津全市產量的三分之一強、全國總產量的近五分之一。
王東(化名)的自行車廠在王慶坨鎮屬于中等規模,車間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工人規模近百,日最大產量可達500多輛。
2016年6月,到北京辦事的王東第一次見到了共享單車。“我當時就預感這種產品有前途,如果發展得快,未來一定會產生大量的訂單”。僅僅3個月后,王東的企業生產線上開始出現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的發展勢頭,可以用“火箭式”增長來概括。截至2017年7月,僅用一年多時間,摩拜單車的投放量達到600萬,ofo小黃車則達到650萬輛。第一財經1℃了解到,ofo小黃車的車輛生產訂單主要投放地是天津,當地一些大型自行車企業曾分別接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輛的大單。
2016年9月初的一天,王東的手機來電鈴聲響起:“我們接到了上百萬輛的共享單車訂單,自己做不過來,你有沒有興趣承擔2萬輛?”電話來自王東打了多年交道的一家大型車企。經過商談,合作方式為該企業先付30%訂金,待車輛交付完畢后,再付剩余的70%。這種模式成為當時共享單車生產訂單的主要模式。
“基本上是半小時組裝一輛車,一天組裝600輛左右,組裝完馬上運走”,時至今日,王東回味起那段快馬加鞭的生產過程,依然有暢快淋漓的感覺。
到2016年11月中旬,2萬輛車交付完畢,王東也順利結款。這筆訂單讓王東在兩個月內賺了30多萬元。
當年12月,王東再次接到另一家大型車企轉來的2萬輛訂單,此次訂單生產,王東的車企幾乎進入連軸轉狀態。
對于共享單車的爆發式增長,天津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學權指出,共享單車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爆發式鋪開,對自行車產業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形成近乎“顛覆性沖擊”。而王慶坨自行車商會原秘書長菅順啟認為,共享單車的出現,是他入行18年來看到的最大的機會。
一年后直接入冬
悟空單車、3Vbike和町町單車這三家共享單車企業先后在王慶坨采購車輛,數量基本為千輛級別。
當地多名車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他們的不完全統計,在2016年這一年,拿到大品牌的轉包訂單、小品牌的一手訂單和零件采購訂單的王慶坨車企,有30家左右。2016年,共享單車的訂單總金額應該是千萬元級的。
即使到了今年7月,共享單車采購降溫,一些零星的短線加工、裝配訂單仍給當地企業帶來一些收益。天津喜國盛車業負責人張建忠告訴1℃記者,7月份他的這家小廠接到了5000輛某大品牌共享單車的組裝訂單。他將廠里的兩條生產線合并為一條,待全部零部件送到后,十幾個工人同時動手組裝。每天的組裝量在200輛左右,用了20多天才將這筆訂單全部完成。
在接訂單之初,張建忠就明確提出,必須是全額現金付款。約定的價格是每組裝一輛車為35元。交貨時,張建忠順利拿到17萬多元的組裝費。20天下來,到手的純利約是2.5萬元。
2017年3月開始,共享單車市場開始出現分化。“雙雄”摩拜單車、ofo小黃車的融資高歌猛進,而另一些卻已悄然倒下。
共享單車企業的破產,直接影響到生產訂單的執行。2016年12月,町町單車就出現了運行困難。位于王慶坨工業區的邁卡拉雷公司的500輛町町單車訂單生產完畢,貨還沒有發,町町單車運營方就已經宣布倒閉,瞬間給邁卡拉雷帶來幾十萬元損失。
2017年5月開始,各品牌共享單車訂單驟減。受此影響,王慶坨一家叉架廠被某共享單車企業拖欠200多萬元貨款,公司運轉步履維艱。被拖欠數十萬至一兩百萬元的企業,也有很多家。
經營分化后,共享單車投放政策也迎來拐點。6月至9月,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福州、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也已先后宣布暫停新增投放共享單車。
從2016年八九月份到2017年的八九月份,王慶坨鎮的共享單車生產買賣,從春天迅速進入盛夏,之后便直接入冬。
此時,王慶坨的車企老板們還發現了一個讓他們神傷的變化,雖然當時并沒有在意:接到共享單車訂單的企業在短期內收獲頗豐的同時,當地車企的傳統產品銷量受到很大影響。
王慶坨的多家車企負責人特別對1℃記者提出,他們認為共享單車的火爆,一度導致了當地傳統產品銷量的“斷崖式下滑”。對此,曹健表示認同,自家的網店銷售“兩年前,每天還能發走五六十輛車,現在差的時候也就十幾輛車,斷崖式下滑”。
共享單車熱潮降溫后,王慶坨的傳統產品銷售出現一些回暖。曹健的車企最近正在緩慢復蘇,每天的發貨量提升到20多輛。
天津裂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占春主要是做網絡銷售代理。黃占春向1℃記者展示了對每日銷量數據進行的統計結果,王慶坨鎮目前每天通過網絡銷售的自行車在6000輛左右,“這個數字比以前下滑了50%~60%,以前是可以破萬的”。
曹健、張建忠等人明確提出,以前那種墊錢接共享單車訂單,特別是小品牌的共享單車訂單的方式,肯定是不會再出現了。“這一年肯定是有人被共享單車坑了,這個行業未來應該要轉型”。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