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業界普遍認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物聯網將成為快速落地的千萬級市場。其中,智慧城市所帶來的便利正在逐步進入用戶的生活中。
在今日舉辦的首屆亞洲創新日上,亞洲各國就如何利用ICT技術進一步實現智慧式連接、渠道智慧式增長、成就智慧生活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華為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產生1000億連接。
會上,華為亞太區總裁李今歌在會上表示,華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參與者,目前與日本、韓國的運營商合作研發和應用下一代通信技術,打造速率更快、容量更大、聯接數更多的網絡。華為還強調,安全性將成為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切入點和基礎。
那么為何要建設智慧城市呢?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30年將有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華為也預測,到2050年將超過70%人生活在城市,尤其在發展中國家。
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人口高度集中,這將可能導致環境污染、治安惡化、長期交通擁堵與能源不足等各種問題。而利用ICT(信息通信技術)的城市智慧化則被視為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通過電網監控,實現穩定供電與高效利用的智能電網,便是其典型的代表案例。
目前,各國紛紛推出了面向未來的國家ICT發展計劃,并制訂了相關產業政策,如中國制造2025、新加坡的智慧國、日本的Smart Japan、馬來西亞的Smart Community等,將ICT產業發展納入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副主席stephen Ezell舉例稱,通過構建智慧城市,韓國能耗降低了10%。在日本,明年將會建成包括橫濱等四個城市為試點的智慧城市樣板。中國政府計劃未來10年投入2萬億元用于智慧城市建設。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公交和防洪防澇設施等建設。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讓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宜居”。
從華為最新的戰略規劃中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和制造業是華為物聯網戰略聚焦的領域。具體規劃上,華為希望首先建立足夠多的傳感器來感知世界,而這也是目前智慧城市的難點。其次依據自身優勢建立網絡連接設備,之后通過智能手機、大數據的建設來分析,最終打造一個閉環的智能城市生態系統。
在智慧城市的上游應用及服務層面,一些互聯網巨頭已開始著手布局。如近20個城市的地方政府已經相繼與騰訊公司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借助騰訊在互聯網領域提供的各種開放能力,全面提升地方的政務能力和民生服務。
華為的策略是以開放和共享為原則,與行業伙伴共享華為的‘連接’能力。如華為制定的智能家居戰略,就是圍繞華為的“連接”能力,構建完整開放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其次,華為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主要針對企業、行業級應用,并不直接面對消費者。如在制造業的遠程遙控、城市安全監控等方面。”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都已經開展,我國已經有311個地級市開展了數字城市建設,其中158個數字城市已經建成并在60個領域應用,同時啟動了100個數字縣域建設以及3個智慧城市試點。國外比較成型的是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以及韓國的“U-City計劃”。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