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消息,阿里巴巴達摩院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公路院)簽署戰略合作,成立車路協同聯合實驗室。據悉,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系統化探索無人駕駛和道路智能化的解決方案。相比此前對無人車技術的研發,道路智能化的概念將大大提高技術落地的速度,并催生新的產業結構。
讓技術為社會產生實際的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CTO、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與公路院總工程師岑晏青出席了簽約儀式,張建鋒表示聯合實驗室需要為社會產生實際的價值,幫助推進智慧交通的建設,并且需要解決的是面向未來的問題,使車路協同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岑晏青表示,未來雙方將投入優勢資源,推動相關技術研究和產業落地,并推動標準建設。

圖說: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岑晏青(左)、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右)出席了簽約儀式
據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介紹,道路智能化的核心技術是車路協同,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自動駕駛方案都局限于車輛本身的智能化上,力求讓車變得更“聰明”。而車路協同則同時研發“聰明”的道路和交通設施,讓車與路能夠互相配合,從而讓自動駕駛更容易被實現。
“我更愿意把目前絕大多數的無人車技術方案稱為‘單車智能’,這種技術方案由于自身傳感器等的局限,不能達到安全的要求。在前期的對比路測試驗中,車路協同已經體現出極高的優勢。”王剛透露,在此前進行的多次對比路測中,他們設置了可移動假人從障礙物后突然出現的場景,在不開啟道路協同的情況下,緊急避讓全部失靈,在開啟后緊急避讓或停車全部成功。

(感知基站識別到路面行人,并將信息傳送給附近的車輛。)
實時感知道路狀況 交通事故風險將大大降低
在公路院ITS中心副主任宋向輝看來,結合達摩院的科技實力和阿里經濟體的豐富商業場景,必將帶來由技術引發新產業的機會。她強調該項目是“是國內首個明確將車路協同作為道路智能化發展方向的項目。”
車路協同技術方案的核心技術之一是感知基站,其大概原理類似于手機的無線發射基站,可以實現車與路、車與車之間的信息連接點,屬于世界首創的技術方案。
王剛介紹,上述技術不但能大幅提高無人駕駛的安全性,未來還能夠應用在普通車輛上,實現實時的交通管理。“感知基站可以覆蓋200米的半徑,在道路實現高度智能化后,就像在路上每隔200米多出了一位經驗豐富的交警,可以解決道路擁堵、交通險情提前預警、還能讓臨近車輛互相通信。”例如,在夜間行車的時候視野受阻,感知基站可以及時感知到前方行人和道路的異常狀況,并通知后車;在高速公路或轉彎路段,當前車發生險情的時候,也可以及時感知并通知后車,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風險。
“我們首次讓路具有了精確完整感知的能力,這一技術方案為阿里巴巴完全自主研發,目前世界范圍內還沒有類似方案。”王剛說。據悉,目前阿里的無人車已經應用了車路協同技術方案,并在杭州進行了多次開放路段的測試,下一步將應用在貨物運輸車輛上,實現無人智慧物流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