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新零售的浪潮下,街邊小店一度成了新風口,各類快消品B2B企業進入市場,收編我國目前存在的680萬家包括夫妻店、社區店、雜貨店在內的小店。
據凱度零售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市場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11月,市場上共有70多家快消B2B平臺,共獲得了超過50億元融資,但是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
近期,《第一財經周刊》記者黃瀚玉獨家對快消B2B領域最具規模的掌合天下創始人兼CEO楊利祥做了專訪,分享了掌合天下收編小店之路。掌合天下成立于2013年,已獲得A、B兩輪億元級別的融資,是最早進入國內快消B2B領域的公司之一,而且這家“國內最大的超市網上訂貨平臺”目前已經在全國接入了85萬家小賣部。

在中國整個快消品市場,這680萬家小店的出貨額占到了國內總體商品出貨額的49.3%,而僅掌合天下就占有了12.5%的小店份額。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是掌合天下4年來最耀眼的成績,也是楊利祥正確選擇B2B這條創業路的見證。
掌合天下CEO楊利祥在接受《第一財經周刊》記者采訪時透露了他的創業歷程。在創立掌合天下之前,楊利祥曾經向小店兜售過一種軟件,它能讓小店老板給顧客充話費、Q幣和點卡。盡管這款產品的售價高達千元,但銷量還不錯,小店老板愿意買回去增加店里的客流和增值服務。小店對充值軟件的認可,讓他開始進一步思考怎么能再將互聯網和小店生意結合起來,他就是這樣一步步想到了要把小店老板進貨的流程和互聯網搭在一起。
楊利祥堅信掌合天下會在小店中找到市場,店主通過“掌合商城”APP拿貨,不必再通過中間很多層級的批發商,不用再親自去批發市場采購,也不必擔心進到假貨,這樣就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用來打理店里的生意。
楊利祥稱,在傳統的快消品分銷流程中,品牌商的產品往往先發至區域經銷商,再通過二級、三級批發商甚至更細的流通環節,最終到達每一個小店手里。這個鏈條每多一個環節,就可能讓小店的進貨價貴上幾毛,小店拿到的貨離保質期的最后期限也可能又近上一段時間。此外,還有假貨的困擾,據楊利祥的調研,常常是在“二批”“三批”這些流通環節,假貨被偷偷摻了進來。
對于B2B平臺的收入情況,楊利祥稱“沒有一家快消品B2B平臺會把批發貨品的差價作為自己唯一的收入來源,它們積極收編小賣部、開拓上游廠商資源,意味著可以手握數以萬計的供需兩端資源,打造多元化的盈利點,比如建立金融、物流、信息的生態平臺,完善供應鏈服務功能。”
掌合天下依托獨創的城市合伙人機制,采用本地化聯營的戰略模式進行市場布局。對于城市合伙人的選擇是掌合天下在布局區域化的重要一環。楊利祥表示,對于本地城市合伙人一定是在當地具有豐厚優勢資源、擁有互聯網思維及商業眼光且在快消品行業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能與掌合天下一起,將掌合天下作為一份事業去投入運營。
辛長旭就是掌合天下在天津市靜海區的城市合伙人,他于2014年加入掌合天下,整合當地經銷商資源,服務本地超市終端。辛長旭對《第一財經周刊》透露,近期他接到總部的新任務,就是要在當地設立一個300畝的掌合云倉,這是掌合天下今年計劃的75個云倉中的第一個。辛長旭需要吸引更多品牌經銷商進駐云倉,通過統一的倉儲管理和配送體系來降低物流成本。他已經計劃好拿出自己上下兩層辦公樓中的整個二樓,給合作的供應商當辦公室。他還打算說服小店增加干洗、快遞收發、老年人代繳費功能這樣的增值服務,認為這些服務能夠帶來客流,小店肯定會答應。
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現階段小店店主們對網上訂貨的積極性并不高,想讓要小店店主們完全接受快消B2B平臺這個新事物,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培育期。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供應鏈建設和服務水平或許會成為快消品B2B平臺勝出的關鍵因素。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