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大步邁入智能化時代,我們該如何創新求變,實現中國教育在智能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和特色提升,并順利在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在以“全域智能,共見教育未來”為主題的2021 NAVIGATE領航者峰會教育專題論壇上,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與教育業內的行業領袖、科技專家一道,分享關于智能+教育的真知灼見。
全域智能 , 共見教育未來
新華三集團中國區副總裁王旭東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如今教育正在大步邁入智能化時代 ,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

新華三集團中國區副總裁 王旭東
在智能化時代和教育新形態不斷涌現的背景下,新華三集團依托數字大腦全域賦能教育創新與變革,通過構建全域聯接、全域數據、全域AI的能力,賦能高教、普教、產教全行業智能+戰略達成,助力教學、科研、治理、服務、校園園區等全場景業務智能化全面落地。
專題會上,新華三集團還重磅發布了教育行業“云智原生”戰略。王旭東介紹,全域智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全行業智能,通過聯合生態合作伙伴實現高教、普教、產教全行業智能,其中也包括發布“紫光芯云學院”助力智能化時代人才培養;第二個是全場景智能化,通過智能+治理、智能+教學、智能+科研、智能+校園園區,以及智能+人才培養等,促進智能化與教育的融合。
全面賦能 , 助力 產教融合模式創新
智能時代下,“紫光芯云學院”一直致力于中國芯片及信息化產業人才培養。新華三集團產教與生態總監周巖在演講中表示,近年來,新華三的多項成功獲得教育部的充分認可,除獲批多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新華三結合企業真實需求與院校人才培養計劃推出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將產業與院校人才培養實現無縫對接。

新華三集團產教與生態總監 周巖
“智能時代下,新華三的產教融合模式可謂卓有成效。”她介紹,“智能+模式”創新方面,新華三在疫情下積極發揮智能技術優勢,促進教學模式改革,通過聯創中心融合性人才培養模式打破企業院校壁壘。“智能+實踐”訓練方面,新華三借助芯云云支撐集成電路新學科建設,全方位支撐芯片設計實訓平臺,滿足各類基礎芯片設計實訓課程需求,并從理論、實驗、實踐三維融合培養未來集成電路工程師。未來新華三將繼續在產教融合上發揮更大積極作用,推動展望教育大步邁入智能化時代。
激蕩智慧 , 暢談智慧教育嶄新未來
智慧校園的建設固然需要扎實的數字基礎設施,但更離不開頂層設計。華南理工大學副首席信息官、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陸以勤 分享《頂層架構驅動智能化校園落地實踐》時表示,信息化關鍵在于“化”,這意味著信息化要和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深度融合,發現真正的痛點,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良好的頂層設計,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師生共建機制。華南理工大學也正是基于此,實現了國際化辦學,全部用戶的認證統一、所有應用的門戶統一以及數據層面的融合共享。

華南理工大學副首席信息官、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陸以勤
智慧教育是以適應性教育服務為核心,以人機協同為基本理念,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構建的新型教育形態和教育模式。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鄭勤華 認為,智慧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建模。未來,智慧教育的實現首先必須具備的基準條件是對學習者發展規律的認識,人機協同的教育建模,是切實解決教育智慧化的必然選擇,但智慧教育的關鍵還是教育,不是技術。

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 鄭勤華
此次論壇還重磅發布了超融合架構的校園摩超腦。新華三集團教育系統部普教技術部部長吳淺在介紹新一代智慧校園中臺賦能全棧智慧教育時表示,作為新華三集團打造新一代智慧校園中臺,校園摩超腦包括智慧校園中臺、超融合設備、多終端統一門戶,校園的AI能力中心、業務管理中心、數據資產中心,在有效解決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的核心問題的同時,將重新定義智慧校園,助力校園智慧化變革。

新華三集團教育系統部普教技術部部長 吳淺
教育信息化2.0是新時代我國推進教育強國戰略要求。在智慧校園加速變革中,新華三集團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深耕教育行業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向未來,新華三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全域智能”戰略全面引領教育創新與變革,奮力書寫“十四五”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有用戶自行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