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資訊網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站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發布教育技術空間報告:超六成教師認為數字技術可促進教育公平

          近八成的教師群體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數字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著強烈培訓需求。

          4月20日,在第二屆MEET教育科技峰會上,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聯合騰訊研究院發布了《邁向更好的教育:未來教育的技術發展空間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于京天在發布會上表示,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使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成為新常態。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發布教育技術空間報告:超六成教師認為數字技術可促進教育公平

          報告指出,在教育領域越來越多新技術的涌入,為實現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創設了便利條件。隨著科技迭代的高速性與教育體系演化的低速性之間差距的拉大,數字技術與教育在效率提升、技術普及、信息孤島等方面的矛盾也得以顯現,亟待解決。同時,在未來數字技術將依舊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力。

          數字技術助力教育質量和公平成共識,未來教育數字技術是關鍵

          在疫情的影響下,“停課不停學” 讓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成為了常態。疫情期間,教育信息化有效支撐了近3億師生的在線教學。報告顯示,全國80%學校開展了線上教學,尤其在中小城鎮和農村,有90%的學校進行了線上教學。而騰訊教育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疫情中,有數百萬老師通過騰訊教育的騰訊課堂、騰訊智慧校園等產品快速開課。這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學習實踐,充分展現了數字技術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價值。

          同時,伴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特征的數字技術迅猛發展,邁向“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教育也被數字技術重新定義。在本次報告的調研中,很多受訪者都表示,數字技術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方面有積極的意義。報告顯示,53%的教育工作者認為教育信息化有效提升了教育質量,63%的教育工作者認可技術對公平的正向作用。而小城市和農村作為在疫情期間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的受益者,在認同在數字技術能有效支持教育質量和公平方面均高于大中城市及鄉鎮。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發布教育技術空間報告:超六成教師認為數字技術可促進教育公平

          在報告調研過程中,有個別教育局長認為,“未來教育到2035是什么樣,那個時候我已經退休了,不在我考慮的范圍內了”。針對這種現象,于京天表示,數字技術介入教育必須充分考慮與人的“相關性”,要站在人的立場去進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由此,報告經過進一步分析指出,模式、技術與人是未來教育的三大關注點。其中,數字技術是未來教育變革的關鍵支柱之一。

          技術與教育矛盾凸顯,八成教師群體有新技術教學培訓需求

          數字技術與教育的創新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但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中所具有矛盾的屬性也逐漸顯現。一方面,它突破了時空限制,縮小了教育差距,促進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發展的一路絕塵與教育的慢環境,造就了數字技術在未來教育發展中,二者在效率提升、技術普及、信息孤島等方面存在的沖突也進一步擴大。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發布教育技術空間報告:超六成教師認為數字技術可促進教育公平

          報告顯示,超過52%的教師認為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學和管理效率,但也增加了自身工作量。此外報告還稱,當前我國的區域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大部分都已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平臺,但64.2%的高校和47.1%的中小學依舊認為信息孤島普遍存在。

          而教師作為溝通教育與技術之間的橋梁,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同樣對老師有著更高的要求。報告顯示,有高達八成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定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培訓。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需對老師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為特點數字化培訓,培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的能力,增強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創新教育教學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學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

          在第二屆MEET教育科技創新峰會上,騰訊教育推出“光合計劃2.0”,將通過落地“共建一百個職業的系統化成長體系、開發一千種數字化教育應用、培養一萬名人工智能教師”三大目標,打通教育數字孤島,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教育、科技、人文均衡發展,未來教育需立足個性需求

          數字技術發展的一路絕塵與教育的慢環境,造就了數字技術在未來教育發展中從認識到行動上的沖突。而這些沖突也恰恰為未來教育的改善提升了空間。報告指出,要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從而推動教育的內生性變革,需要從理論、政策與實踐不同層面處理好教育科技與人的關系,實現平衡發展。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發布教育技術空間報告:超六成教師認為數字技術可促進教育公平

          在理論空間,融合數據主義與人文主義,建立數字化教育的的平衡發展目標,避免極端導致的異化;在實踐空間,高效協同的分工,實現機器教學與人工教學的平衡發展;在政策空間,通過制定包容性的制度,實現監管與開放的平衡發展。

          報告還指出,在未來教育技術的研發、使用和迭代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技術與人之間的相關性,要著力應對技術層面上包括門檻的進入、技術服務和技術安全等問題。

          他還特別提出,未來教育技術的發展還需立足于真實的個性化需求。一是立足于教師的個性化需求,結合教師對技術的訴求以及個性化教學規律進行平臺開發;二是立足于管理者的個性需求,通過打通信息孤島,精準服務教師與學生,切實減少使用者的精力耗散;三是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不局限于課程提分的需求下,深入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未來教育,僅靠技術方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技術開發者、教育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以及一線的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的深度合作,方能共同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高質量發展。”于京天表示。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84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麻豆精品视频|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欧美精品第一页|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 |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乱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1区1区3区4区产品芒果精品| 国产精品莉莉欧美自在线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国产亚洲曝欧美不卡精品|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亚洲精品麻豆av|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精品人爱c欧美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精品国产欧美另类一区 |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