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媒體近日發布年終盤點文章稱,2013年是科技行業失落的一年,手機發展停滯不前,可穿戴設備令人大跌眼鏡,老巨頭持續下滑,科技統治階層日益傲慢……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總的來說,2013年對于整合科技行業和它的中心硅谷來說是窘迫的一年。創新并非是舞臺的焦點,取而代之的是財務工程、并購交易和規避監管行為。今年沒有誕生任何一款突破性的產品——谷歌眼鏡也不例外,理由請見下文。以下是說2013年是整個科技行業失落的一年的主要原因。
手機發展停滯
2013年是智能手機成為日用品的一年。即使是在高端市場,蘋果和三星的新一代旗艦級手機相比前幾代也沒有什么重大躍進。配備更快速的新處理器的iPhone5s最大的特色也只是形成會讓部分用戶不舒服的3D動畫效果,以及解決并不迫切的安全認證問題的指紋傳感器。全新的iOS 7移動操作系統“更像是微軟的更新產品”,使得很多舊款iPhone不堪重負,運行不暢,也引發了計劃報廢的詬病。
三星對史上最暢銷的Android手機系列Galaxy S的更新包含強大的配置升級,但仍舊采用令人討厭的廉價塑料設計。Galaxy S4具有免觸屏手勢控制等新功能,還支持“簡易模式”。不過很多人都想要關閉該將手機界面變成功能手機界面的模式。此外,該手機盡管配置強大,但界面卻時不時卡殼。與此同時,谷歌神秘的超級手機原來是Moto X,它只能說是款不錯的Android手機,但談不上革命性。
智能手機商品化的一大好處就是價格空前便宜——到2014年它們在中國的價格低至只有20美元。平板電腦的價格也出現類似的下滑。
可穿戴產品讓人大跌眼鏡
谷歌眼鏡的音盲設計——對于用戶以外的任何人來說,該產品是一部沒有小燈提示你在錄影的攝影機——使得它非常令人厭惡,有評論家甚至想自己該不該厚著臉皮戴著它出街。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親自參與宣傳,力圖讓戴著谷歌眼鏡顯得自然,但這也無法掩蓋該產品是一項需要尋找應用場景的技術。
智能手表無疑是今年最令人大跌眼鏡的產品。盡管幾乎每一家主流消費電子廠商都在進行相關開發,但電池續航和顯示屏的約束讓設計師們舉步維艱。評測人員一次又一次地宣告現有智能手表將取法實現普及,索尼和三星的產品也不如人意。
老巨頭持續下滑
微軟因為銷售慘淡的Surface RT平板電腦而損失將近10億美元。內部人士揭秘稱,被一位也許不該擔任CEO的領導者執掌的微軟形成了災難性的內部文化。他們甚至覺得只有分拆才能解救該公司。
英特爾的前景也好不到哪里去,這并不是因為它沒有持續創新,而是因為人們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微處理器,而人們需要的那些微處理器的盈利性則創下歷史新低。
黑莓成了幾乎徹頭徹尾的輸家。投資者一度以為它會分拆成數項還有一些潛在價值的業務,但它最終私有化失敗,上一季度凈虧高達44億美元。惠普方面,盡管已經將近年來的災難性收購和頻繁的領導層更迭拋在身后,但目前來看,它充其量也只是控制住了自己的衰退而已。
并購取代創新
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如果放在幾年前,這會是令人震驚的形勢變化,但現在這更多地意味著在移動市場仍處于落后的微軟蹣跚步入未知的未來。很多關于蘋果的重大新聞都是有關該公司的避稅手段,以及未能推出重磅的新產品。(它還沒有推出平板手機,盡管其它廠商的這類產品都取得了熱賣。)
谷歌砍掉了著名的“20%自由時間”計劃——讓工程師抽出部分時間從事個人項目的政策。這在它的員工之間引發了一場唇槍舌戰:谷歌是否仍支持由下而上的創新?
科技統治階層日益傲慢
正當一位創業者聲稱硅谷應該獨立成美國的一個州,經濟學家們指出,過去20年互聯網的主要貢獻是造成了大量美國人的貧窮。在發達國家還沒有實現自動化的制造流程已經不多的同時,機器人咖啡師也有可能威脅到服務行業人員的飯碗。硅谷的一些人甚至毫不諱言要淘汰工人和消除勞動保護。另外,Uber的CEO也疏遠了顧客,他堅稱Uber大幅漲價只不過是為了確保繁忙時段的服務供應。
+與此同時,美國科技公司們紛紛涌到愛爾蘭設立歐洲總部,以規避監管。像Uber和AirBnB這樣的公司也明言,它們的商業模式取決于對美國法規的規避。
社交媒體實現盈利
我們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厭煩社交媒體。Twitter充斥著僵尸賬號。Facebook則實施一種名為Edgerank的可決定你的動態信息內容的算法,這降低了它的吸引力。
Facebook是找到了擴收之道,成功將股價拉升至IPO發行價以上的水平。很可惜,它的創收途徑將包含動態信息中的自動播放視頻廣告。與此同時,Twitter的IPO表明它將要追隨Facebook的腳步——引入更多更具侵擾性的廣告——來支撐股價。
媒體推波助瀾
比特幣價格在2013年至少漲了10倍,得益于推波助瀾的媒體的重大投入。處理“大數據”成了IBM等公司的增長計劃,但事實上,多數公司在處理的數據壓根就稱不上“大”。
亞馬遜“意外”宣布新的無人機送貨計劃,從而取得了一場公關大捷,讓公司就在一年中最盛大的網購日前夕獲得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宣傳曝光。聯邦快遞(FedEx)和其它都對無人機略知一二的人都直言亞馬遜的計劃只不過是公關噱頭。
NSA事件的影響顯現
隨著斯諾登曝光的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文件揭露出越來越多的秘密,觀察家們對于NSA國內外的網絡監視規模之大都已感到麻木。該事件對于科技行業的影響才剛開始顯現:美國公司現在必須要證明,尤其是向外國客戶證明,轉向云端服務(需要通過NSA能夠訪問的通訊節點傳送它們所有的數據)不會自動將它們所有的秘密送到美國間諜手中。
NSA事件的影響已經顯現。思科稱它的季度業績糟糕正是因為俄羅斯和巴西市場畏懼NSA監視,致使交易量減少。思科還警告稱該事件將影響到很多其它的美國公司,威脅物聯網的未來——這不無道理,畢竟光想想世界上的每一個電子設備都有可能是監聽工具就夠嚇人的。(樂邦)
百度新聞與網易科技合作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