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翼翔 China IP
AI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歷史正迎來前所未見的“中國時刻”。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9年6月17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2021年3月13日,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更是瞄準AI前沿技術,AI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隨著AI技術的落地生根和政策強力加持,AI“破圈”的腳步更是越走越快。
作為最重要的創新主體,全球范圍內的企業積極參與,正踴躍地投入到AI研究與應用領域中。2020年1月15日,權威國際商業管理媒體《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把谷歌、蘋果、微軟、百度和亞馬遜列為“2019年五大人工智能公司”。其中,百度公司則在AI領域的“中國時刻”,轉型為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AI公司,當仁不讓地扛起了“中國旗幟”。
2021年4月26日,正逢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白皮書》正式發布。百度在AI領域延續了開放共享的精神內核,依托自身強大的AI創新實力與領先的AI專利,以AI為產業、社會持續賦能。《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白皮書》顯示,百度AI領域中國專利已經超過1萬件,倡導 “創新、開放、合作、生態”,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發展,成為AI創新保護與專利運營的典范。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百度也正積極用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用實際行動踐行 “科技為更好”。百度AI專利優勢見證了百度AI創新實力,百度不僅是中國最“強”的AI公司,或許更是中國最“好”的AI公司。
生而不同,成而卓越
2020年11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發布的《2020人工智能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百度公司分別以9364件申請和2862件授權,包攬了2020年中國AI專利申請人與專利權人兩項排行榜第一。這已是百度連續三年在該系列報告中蟬聯中國第一。除了在總排行榜上統領群雄外,百度在深度學習、自動駕駛、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知識圖譜、智能推薦、交通大數據7個AI專利細分領域榜單上也盡數奪魁,彰顯了全棧的AI創新實力。


在企業實力的一切衡量指標都趨于量化的今天,百度似乎僅憑專利申請與授權量便足以執中國AI領域之牛耳。然而,百度對創新的追求卻不僅于此,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百度的信仰,實現AI科技自立自強更是百度的擔當。在象征著百度創新價值觀的專利墻上,1000件高質量專利閃閃發光——為表彰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專利發明人,百度將這些優中選優的高質量專利名稱、發明人鐫刻在墻上,打造崇尚創新的企業文化。作為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人工智能公司,百度也主動承擔技術自主創新的責任,百度飛槳和百度昆侖讓中國在人工智能核心底層技術上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敢于另辟蹊徑的創新,也讓百度踏入了創新的無人之境,獲得了長遠的發展優勢。

百度專利墻
回溯百度的誕生歷程,不難發現,不拘一格地創造高價值技術,早已寫入百度人的基因之中。1999年6月,李彥宏先生的發明專利“超鏈分析技術”在美國獲得授權;就在這一年,這項技術便被應用到了絕大多數的世界主流搜索引擎中。正是以超鏈分析技術為核心技術,李彥宏回國創辦百度公司,使得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和韓國共同躋身全球僅有的四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直至今日,作為核心技術的超鏈分析技術依然支撐著超千億級別的百度中文網頁數據庫,為用戶瞬間直達搜索結果提供保障。
從當年的初創公司,到如今市值數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在AI領域,百度依然保持著自己生而不同的創新路徑與態度。《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白皮書》顯示,百度與眾不同的創新,進入了創新的“無人區”,全球第一款有屏智能音箱——小度智能屏,另辟蹊徑發展車路協同的技術路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與高性能通用AI芯片深度對接適配,為繁榮生態搭建起了獨特的創新模式。

小度智能屏核心技術創新
生而不同的百度,如今已是一只成而卓越的中國AI技術創新“領頭雁”。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平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0《人工智能中國專利質量研究報告》顯示,百度AI專利質量國內領先,重點細分領域高質量專利占比最高;目前百度已經獲得10項中國專利獎,包括4項銀獎;在AI領域,百度是獲得高級別中國專利獎項最多的企業。2021年5月,百度1件AI專利被評選進入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金獎預獲獎名單, AI專利金獎花落百度指日可待。
百度在AI專利領域的耀眼成績,正是源自其對高質量專利的不懈追求。百度知識產權總監崔玲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 百度以技術創新為信仰,研發人員特別重視技術創新和創新的專利保護,這是百度的文化使然。百度IPR會深入產品研發一線,主動與工程師保持密切溝通和交流,根據技術創新性、應用前景、技術發展趨勢等因素,明確技術創新專利布局的重點和核心。百度的AI專利布局,貫穿于研發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同時,百度IPR也會進行有針對性、分層次的專利培訓,將崇尚創新的百度精神與百度文化滲透到每一位工程師身上。從創新的源頭提升專利質量而非數量,相信科技創新的力量,相信專利的價值,持續探索專利轉化運用并不斷獲得突破,推動AI與產業加速融合發展。
實踐為贏,AI落地
2017年百度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們提供了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自動駕駛平臺。這是全球范圍內自動駕駛技術第一次系統級的開源開放。四年后的今天,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隊又已出現在防疫一線,參與到廣州荔灣區防疫物資無人車配送綜合方案之中。從夢想走進現實,從創新走向自主知識產權,Apollo計劃正是百度AI創新價值觀的一個典型例證:在邁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中,百度人從來不曾忘記腳踏實地。

百度Apollo無人車參與廣州市荔灣區防疫物資配送
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將自己“技術落地”的目標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正如前文所述,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引領了“車路協同”的技術路線,其直接目的便在于應對中國人口眾多、道路環境復雜以及基礎設施更新快、更先進等特殊的客觀條件,真正開創中國完全無人駕駛;而Apollo計劃的誕生,則是為了聚合全球汽車與科技產業力量,以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落地進程。根據《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白皮書》,截至今年4月,百度 Apollo 公開的自動駕駛相關專利數已經超過3000件,位居中國第一。更重要的是,Apollo計劃已從自動駕駛領域擴展到整個智能交通體系。在百度孜孜不倦的引領與實踐推動下,Apollo計劃已然成為中國交通新基建的重要參與者,成為觸達產業上下游與普通人生活場景的毛細血管,為新時代中國的社會生產與人民生活源源不斷地供給養料。
而在深度學習平臺領域,百度同樣憑靠著自主創新,為中國AI新基建做出了看得見的貢獻。作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完備、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百度“飛槳”集深度學習核心訓練和推理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開發套件和豐富的工具組件于一體。根據《2020人工智能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百度深度學習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處于中國首位。百度始終將產業應用作為“飛槳”平臺及相關技術開發的終極目標,截至目前,“飛槳”已累計開發者320萬、服務企業12萬家、產生了36萬個模型,從而將百度自身強大而豐富的AI生態輻射擴展至各行各業,加速了中國AI產業的生態構建。

百度“飛槳”全景圖
《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白皮書》用一個生動的事例,展現了“飛槳”平臺為產業企業及公共生活所帶來的直接助益:在森林巡檢無人機領域,作為“飛槳”平臺開發者的普宙公司得到了百度相關專利技術的加持,從而打造出無人機自主飛行平臺,很好解決了森林巡檢無人機巡檢效率、范圍受限的困擾,不僅為普宙公司這樣的高科技企業鋪設了企業AI基建的底層設施,更顯著增進了森林安全等公共福祉。

無人機森林智能巡檢拓撲圖
如今,百度的AI技術正在全國各個城市、各個街區、各個角落加速落地,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深刻感受著技術帶來的便捷。長沙、保定、重慶等地利用百度“智能交通引擎”,優化城市交通治理;陜西省漢中市扶貧辦工作人員通過百度AI深度學習技術,從20萬貧困家庭中準確識別出最急需幫助的2000個家庭;北京大柵欄社區的獨居老人,家里裝上了電動窗簾滑軌、智能插座、智能燈,通過與小度智能音箱互動,就可以開關電燈窗簾、調節空調溫度,享受高科技養老的美好體驗。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百度的AI技術更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貢獻。百度發明的LinearFold算法,可將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以幫助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疫苗研發效率;百度的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將AI專利技術快速應用到抗疫前線,將AI專利產品部署到社會需要的地方,有效地支撐疫情精準防控;百度Apollo無人駕駛系統支撐的無接觸送餐車和無人消殺作業車,則大幅減少和避免了交叉感染。在今天的中國,AI已不再是高懸云端的高科技概念,它正在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快速彌合著研發與應用領域、發達與落后地區、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之間的技術認知與應用鴻溝——這一切,都離不開百度這樣的實踐導向型AI公司的篳路藍縷之功。
迎霜傲雪,分享花開
基于獨特的戰略眼光,百度選擇了一條前景無限的發展道路,但這并不意味著百度的AI之路就將一帆風順。同過往的許多技術與產業一樣,中國在AI技術領域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發達國家長期積累下的技術優勢壓制,甚至陷入“卡脖子”的處境。
如今,百度已在中國乃至全球AI技術領域扛起了“中國旗幟”。輝煌的成績背后,百度為AI技術創新所付出的驚人的人力與財力成本卻鮮為人知。百度的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已連續十年超過15%,研發強度始終位居中國大型互聯網科技企業前列。而在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爆發帶來的經濟寒冬,百度更是逆而上,研發投入達195億元,核心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高達21.4%。
《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白皮書》顯示,作為開源開放的堅定支持者和實踐者,百度Apollo、飛槳等開源平臺使用對開發者非常友好的Apache2.0開源協議。針對飛槳平臺,百度則推出了專利助力計劃,為平臺開發者提供專利支持,為不同開發者量身定制不同的專利助力方案,遴選基于飛槳的優秀開發項目,與開發者合作開發共同申請專利,根據參與度和貢獻度提供包括專利費用、管理、運用等全程支持。另外,百度還通過線上、線下的專利培訓,支持生態伙伴的創新,大大降低其專利風險,助力其生態良性發展。為了開源生態的健康發展,保障生態伙伴安全使用相關平臺技術及產品,百度還于2020年加入了保護Linux系統軟件的專利防御聯盟OIN,以免費形式與其他OIN成員進行Linux系統的專利交叉許可,以降低生態專利風險。未來,百度還計劃推出更多的專利支持生態項目。

2020百度Apollo生態大會
百度既是技術開源開放的實踐者,也是產業開放合作的倡議者和領導者。2015年,百度聯合海爾、京東、中興通訊等20余家公司成立智能語音知識產權產業聯盟,旨在通過專利合作的方式,促進語音專利技術跨行業實施和應用,推動語音相關產業發展。2019年6月,該聯盟牽頭單位百度與海爾達成知識產權合作,百度與海爾簽訂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基于各自的優勢,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領域展開專利深度合作,實現了強強聯合,堅持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并行的策略,形成優勢互補的跨界協同創新合作。2020年4月,為了促進專利合作,百度還牽頭20多家單位制定了《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合作倡議》,由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發布,合作倡議鼓勵專利合作和專利成果轉化,倡導合作共贏,為AI產業的發展構建良好的知識產權環境。
跨越鴻溝、移除高山、填平大海,消除信息在物理上的桎梏與區隔,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獲取信息,是百度成立以來始終不曾忘懷的初心。從初創公司到大型企業,從互聯網到AI,縱然世事亟變,百度始終致力于為用戶呈現多元的文化和多彩的世界,讓再微小的企業都可以享受技術的紅利,讓再弱小的個人都可以分享創新的果實,讓再復雜的世界都可以變得簡單。


“科技為更好”,為了自己更好,也為了每家企業、每個產業、每個普通人更好,更為了國家、社會、民族與世界更好——在這個意義上,百度不僅是中國最“強”的AI公司,或許更是中國最“好”的AI公司。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