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值年關,2015年P2P行業的發展再次引人關注,業內專家也在探討明年的各種可能。作為一名傳統金融從業者,轉戰互聯網金融3年,對P2P行業的發展頗有體會。談到明年,我最大的預感是P2P從業者應該有很強的危機感,當然,其中也會有機遇。
首先,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這兩年來P2P行業的變化。從去年下半年起,P2P行業最顯著的變化是兩極分化,一極是許多平臺被擠兌,倒閉,形成各種風險事件;另一極是主流平臺獲得巨額風險投資。2014年這一趨勢得到了延續,許多有背景、有資源的企業開始陸續進入P2P行業。P2P公司究竟有多少家?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一般認為,目前的P2P公司有1500—1600家,但這只是有線上平臺的數字,而線下更為龐大,保守估計全國線下P2P公司(也有專家認為這些不是P2P)超過3000家。線上的1600家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只是冰山一角,應該說2015年P2P行業還會是這樣的局面。
我覺得這兩種趨勢都有正面影響,倒閉事件給投資者敲響警鐘,暴露了整個行業潛在的卻被忽視的風險。風投注資和巨鱷進場,加速了市場教育,讓整個市場擴容,讓整個P2P行業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同樣是互聯網金融,余額寶的用戶已經超過1億,但是P2P的投資用戶可能只有100萬,P2P的市場前景還是有很多潛力的,市場的擴容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但是作為P2P行業的從業者,我們也應該有危機感,危機感來自于三個方面:
危機一:小額信貸業務如何盈利?大家都知道P2P主要做的是小額信貸業務,這也是監管層對P2P的期望。人民銀行、銀監會的領導不止一次在公開演講中希望P2P能回歸小額信貸。但是很多從業者都有一個體會,小額信貸的業務要實現盈利其實并不容易。商業銀行其實具備做小額信貸業務的能力和技術,但是出于盈利的考慮,一直以來對小額信貸的資源投入較少。舉個例子來說,我有一個朋友在商業銀行,每年的放貸指標是5000萬。目前新新貸單筆交易規模大概是13萬,在小額信貸的范疇之內,如果以每筆交易13萬對他做指標的要求,那么一年就要做300多筆業務,將近400筆。考慮到調研、收集資料,面談、審核、貸后管理等等環節,一年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也完成不了這么大的業務指標。那么他在商業銀行怎么做呢?一個季度做一筆,每一筆1000萬到2000萬不等,很容易就完成指標了。銀行是以人均產能為考核的,這注定了傳統銀行的服務模式無法下沉到真正的小微企業。P2P作為商業銀行的有效補充,理所應當服務小微企業,但是這種服務的成本其實并不低。因為我國征信環境的問題,P2P征信成本其實非常高。如何降低運營成本,降低借款人的綜合融資成本,就是P2P公司要考慮的危機之一。
危機二:P2P受金融大環境的影響。P2P在整個金融大環境中只是很小的一個分支。我國廣義貨幣M2已經超過116萬億,接近120萬億,但是整個P2P行業的市場規模只有3000億左右。這就是說規模如此小的P2P注定受到金融大環境變化的影響。一個大環境變化就是我國正在經歷金融改革,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乃至第三方支付等衍生金融模式都在接受轉型。民營銀行、直銷銀行、社區銀行成為未來銀行發展的3種方向;存款保險制度、資產證券化兩大變革將推動利率市場化,銀行傳統表內業務的經營成本增加,必然促使他們向表外業務轉型,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銀行,尤其中小銀行有動力去發展P2P平臺的原因,他們正在為利率市場化的到來做布局。另一方面,我國證券業的改革也在布局中。最近的牛市對絕大多數的P2P公司都造成了沖擊,只是影響或大或小。據說IPO注冊制即將出臺,對股市又會形成新的影響,這種影響終會傳導至P2P行業。最近大量資金從余額寶類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P2P等撤出,投入到了股市。這就是說整個互聯網金融其實受到宏觀的影響非常大。
再舉一個例子,今年3月人民銀行曾經出臺一份對第三方支付的征求意見稿,對支付做了限額,引起業內震驚。可當時這一事件,真實的情況是支付淡定,網貸著急,為什么?因為一旦支付限額,P2P網貸很多業務就無法開展了。表面上P2P沒有被納入監管,但實際上金融大環境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影響P2P,P2P對金融監管的敏感性極高。
危機三:P2P的業務模式如何選擇?不同的業務模式有不同的優勢劣勢,平臺所選擇的模式一定要配合好自己的資源。過去大家喜歡以線上、線下、O2O來劃分。但是隨著新模式的誕生,這種劃分也要做調整。如果根據借款人獲取方式, P2P大致有4種類型。第一種是線上獲取借款人的模式,第二種是通過線下門店獲取借款人的,第三種是自身就具備借款人的信息,例如保理、融資租賃、典當、小貸、擔保、供應鏈金融等等。第四種是借款人外包,自身只做資金的通道。在4種模式中,線下門店和資金通道是目前P2P公司優先選擇的商業模式。線下網點受制于中國的征信環境,不得已而為之,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相對容易控制風險,但是成本很高。如果有規模擴大的要求,就必須不斷增設新網點。這其實是商業銀行的老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征信的發展,這種模式存在被互聯網效率改變的可能,這也是一種危機。相對而言,資金通道模式就比較符合互聯網的特點,即用戶為王、賬戶為王。目前風投在投資P2P時比較傾向于資金通道模式,因為這種模式容易短時間內吸引客戶,迅速擴大規模,公司本身也是輕資產公司。但是這種模式只能部分介入或者完全不介入風控,一旦出現大規模逾期的風險事件,平臺自身未必第一時間有充足準備來應對。更有趣的一點是,通道模式非常有互聯網的特征,互聯網有721規律,即行業龍頭獲得70%的市場份額,榜眼獲得20%市場份額,其他加在一起10%的市場份額。網點模式的P2P注定百花齊放,通道模式或許未來的發展會符合互聯網731規律。
從線下網點和資金通道的各自商業模式來看,又能發覺一些有趣現象。P2P雖然是互聯網金融,但卻分別受到互聯網和金融的威脅。如果線下過重,可能會跟不上互聯網的效率和速度;但如果過于輕資產,有互聯網的屬性了,又可能因為風險控制不到位,會受到金融屬性的威脅。P2P始于互聯網,回歸金融,就是既要有互聯網的特點,又不能放棄金融的本質。金融的風險是滯后的,必須抱著敬畏之心應對我們每天所從事的業務。
我個人比較推崇公平金融的理念,這個理念指的是,中小微企業應該獲得公平的享受金融服務的機會,這種公平也包括從事金融業務的各種商業機構,因為只有可盈利的商業模式才能得到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幫助我們的小微企業。
講完了P2P可能有的危機,我們再來談談破局之道,看看如何應對和改變這些危機?
1、規范發展,保持和監管層的溝通。P2P和各種金融模式是唇齒相依的,表面上沒有納入監管,但是實際上對監管政策的調整敏感度是極高的。因此P2P需要堅持規范發展,取得和監管層的共識。更深層次地說,規范發展才是生存之道。最近股市走牛,很多P2P投資者轉戰股市,一些拆標、期限錯配、借新還舊,介入流動性的公司因為投資者的資金流出,立即爆發了風險事件,P2P底線的底線就是不能承擔流動性的風險。
2、堅持小微。美國的富國銀行在今年8月份剛剛超過工商銀行的市值,它160年都沒有虧損過,以下幾個優勢確保了它長久以來不虧損的事實:一是它堅持做一些高收益的小微企業業務,而不是大企業;二是它的這項業務占有率在市場上保持領先,而且它通過一些數據累計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其實小微企業相對于大企業,對于經濟周期的敏感性是比較弱的。這一點在巴塞爾協議中也有所體現。所以我們要在P2P發展過程當中具備競爭優勢就一定要堅持小微。新新貸從一開始到現在,根據截止9月底的統計數據,人均的借款人金額也只有13萬,因為我們也是一直秉承了堅持小微分散的原則。小微的成本高,但是服務小微的邊際成本是下降的,隨著對一個行業的了解的深入,邊際成本會下降,對從事小額信貸業務的P2P公司來說,現在大規模的布局就是要等到邊際成本下降的那一天。
再者,小額信貸業務其實是很好的業務,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小額信貸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最小。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很多行業會受到影響,但是小微企業對經濟周期敏感度較低,貸款需求旺盛,其實還是藍海。這些觀點在巴塞爾協議中也有所體現。
3、堅持平臺開放。互聯網精神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共享精神,共享就是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由一家公司來完成。過去P2P的投資人和借款人都需要獨自開發。但大鱷進場以后,對P2P出借人端影響很大。P2P一定要清楚核心競爭力到底是放在投資端還是借款端。P2P平臺的思路要開放,把握好自己的核心優勢,把非核心的產品和業務外包給更專業的機構或者公司。新新貸目前也上線了銀行的承兌匯票類產品,未來還會推出基金類的產品,通過和不同機構的合作,尋找各自優勢,把握未來的發展之道。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