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中國杭州的蘋果零售店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美國科技博客網站9to5mac報道,蘋果作為全球專利訴訟最大目標的記錄可能在短期內不會被改寫。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2015年申請海外專利數量最多的三家企業中,有兩家就是中國公司:華為與中興。
作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以及電信設備市場的霸主,華為去年按照《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規定所申請的海外專利數量是最多的。《專利合作條約》可以讓企業更容易在多個國家申請專利。

專利還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監管部門不斷強調外國企業必須遵守北京的規定,蘋果和三星也在調整在華市場戰略。
最近,外界已經見識了“北京的規定”在專利問題上究竟意味著什么。在北京知識產權局所做出的一樁很奇怪的專利裁決中,蘋果被告知必須停止在北京銷售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原因是當地一家小型智能手機廠商指控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抄襲了該公司的設計——雖然它們之間沒有任何明顯的相似之處。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隨后有媒體披露這家廠商對蘋果提起專利訴訟只是一個營銷噱頭,而如今這家公司早已破產。
盡管蘋果已就此裁決提起上訴,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也并未立即遭到禁售,但法院最終會做出何種判決,目前誰都不清楚。近日,由于在另一起官司中敗訴,蘋果已經失去了在中國獨家使用iPhone商標的權利。
目前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華爾街日報》提到的兩家公司計劃對蘋果及其他公司提起訴訟,但當地一位知識產權律師認為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上海知識產權咨詢公司Allen & Overy LLP合伙人本杰明·白(Benjamin Bai)說:“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境外申請專利,將來涉及專利和技術的交易和訴訟會越來越多。”他是中國多家公司海外知識產權戰略的顧問。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曾表示,與華為和Oppo等公司的競爭是第一季度iPhone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滑的部分原因之一。華為最近宣布,該公司計劃在5年內取代蘋果和三星,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