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P2P平臺誕生的那一刻起,幾乎所有的P2P平臺都在談風控,但事實上中國P2P平臺的風控一直處于紅色警戒線邊緣??梢哉f一個平臺是否擁有完善的風險抵御能力成為能否在如今行業中站住腳的決定性因素。
然而,這幾年的P2P在中國可謂喜憂參半,問題不斷。僅2014年四季度,就有102個平臺提現困難,問題平臺170個;諸如紅嶺創投、銅板街,就連有平安銀行背景的陸金所也開始出現巨額壞賬。雖然事后陸金所澄清其2.5億元壞賬系旗下的保理公司所為,但連行業標桿都站著“中槍”,難免讓人唏噓,讓人不僅聯想,平臺的“倒閉潮”已經來臨?
對于P2P本身來說,不管你后臺有多硬,干爹有多強,兜底也只是一時的,P2P平臺想要持續運營下去,就必須把風控把握好。信息的透明化,以及積極主動的信息披露策略、第三方資金托管,是P2P平臺應對各種危機、保持平臺活力的必有出路。
銀監會創新部主任助理李志磊曾表示,調研發現,P2P”跑路潮”中,風險最大的并非真正的P2P平臺,而是一些超出信息中介性質的”偽P2P機構”,以資金池形式非法集資,造成高收益的”龐氏騙局”。
據悉,接下去會出臺的P2P監管細則中,主要包含七大原則:
首先,P2P必須明確信息中介性質,嚴禁其他業務延伸,在申請牌照、資質報批等環節將視為金融機構進行管理。
其次,不得設立資金池,須將資金交由第三方商業銀行進行托管。
第三,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包括互聯網網關技術,以及防黑客、防盜用、防詐騙等基本技術門檻,尤其是防止黑客行為對借貸雙方造成損失。
第四,明確資金約束機制,防止”空手套白狼”。對P2P平臺注冊資本的要求,也將視同金融機構,務必保證實繳。工商部門將對新設立的機構進行嚴格把關,已有機構逐一排查。
第五,加強信息披露。所須披露的信息,除季度財報、年度財報等基礎財務信息外,還包括機構資產負債表上的其他諸多信息。
第六,在人員配備上,管理團隊至少須具備互聯網和金融兩項專業背景,且對金融業從業年限、資質、學歷等要求將被明晰化。一些關鍵業務崗位,也要求同時具備綜合背景,尤其是對金融從業資質做出嚴格規定。
最后一點,整個行業要實行”黑名單制”,加強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監管作用,著重加強協會在行業內部的約束力、公信力。
綜上所述,P2P平臺想要健康的運營下去,就必須從第三方托管、信息披露原則等更好地自我規范,以便日后能對違規行為提前預警,助力行業成長。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