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媒體格局的深刻變革。數字新興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超乎想象,“數字化”正以旋風般的速度帶給傳統媒體行業轉型升級三大價值。
重建用戶連接價值,傳統媒體或可實現“彎道超車”
傳統媒體陷入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用戶連接失效。近幾年來,在互聯網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猛烈沖擊下,傳統媒體的受眾大量流失,導致入口價值大大貶值,廣告收入大幅度下滑,專業人才流失。因此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被大大減弱,并陷入惡性循環。

據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較2014年底提升了2.4個百分點。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較2014年底增加6303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中國網民通過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分別為67.6%和38.7%;手機上網使用率為90.1%,較2014年底提高4.3個百分點;平板電腦上網使用率為31.5%;電視上網使用率為17.9%。隨著4G的大規模推廣和應用,未來的手機網民規模必將迅猛增加。而傳統媒體要實現自身的真正轉型,就必須以用戶為中心重建用戶連接,進而重構自身的內容輸出模式和創新盈利模式。而要重建用戶連接,既需要通過自身的數字化盡可能地抓取用戶信息,又需要創新媒介內容和形式激發受眾主動地閱讀及分享,不斷拉近媒體和用戶之間的距離。
二、傳統媒體行業將繼續通過跨界融合實現轉型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轉型融合成為傳統媒體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深入轉型、深層融合,在這個屬于信息產業的行業不斷上演:
在國外,早在2013年全球電商平臺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個人以2.5億美元收購受巨虧影響的美國報紙《華盛頓郵報》,被收購后的《華盛頓郵報》一直擴展數字業務,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在國內,阿里巴巴在2015年以12億元入股上海文廣旗下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和上海文廣將在新媒體和金融信息服務領域實現戰略合作;同樣在2015年,杭州報業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華媒控股與領先的“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泰一指尚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以互聯網核心技術為驅動,優化整合資源,共同打造全新的互聯網媒體平臺,構建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模塊。由此可見,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的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跨界合作盛行,全媒體融合繼續演進互聯網和傳統媒介,內容和營銷的邊界也逐步模糊。通過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整合,特別是數據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的內容生產方式,實現了傳統媒體產業自身的數字化升級,也徹底創新了傳統媒體的作業模式。
三、大數據技術是提升傳統媒體行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成長,人們開始以電腦、智能手機、PAD、互聯網電視獲取信息,終端的私人化帶來媒體選擇的個性化,用報紙版面、電視節目單強制信息渠道的方式越來越弱,同時新的媒體形式不斷出現并爭奪受眾的閱讀習慣。傳統媒體在面臨這種困境下,開始全力布局移動客戶端:門戶網站wap版、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粉絲平臺、移動APP等工具層出不窮。信息傳播從單一的文字及畫面演變為文字、視頻、音頻、互動、電商導購等多種技術形式互動展示的新方向,也更加受到受眾的青睞。在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路徑中,大數據技術作為當代的數據資源的重要支撐,對傳統媒體的轉型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大數據技術給傳媒帶來的最大的思維變革,其一,在于能夠通過數據挖掘等方式,實現對讀者和受眾個性化需求的準確定位和掌握;其二,在于能夠通過技術手段低成本地實現信息和受眾個性化、定制化需求之間的智能化匹配。以Facebook為例,Facebook借助大數據技術收集社交平臺上的熱點信息,通過不間斷的監控,采集最受用戶關注、轉發量最大的熱點信息,加工形成新聞產品或原生廣告向用戶推送。
數據時代,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內容為王,大數據技術為支撐”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有效途徑。2016年,將有更多傳統媒體行業巨頭進軍大數據產業。數據資產已經成為物質資產和人力資源同樣重要的資產,也是生產和運營的重要環節,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將成為未來提升傳統媒體行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