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9月26日起,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36字瞬間刷爆網絡。
此前一天,《中共中央、國務 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正式公布。這是中央首次以專門文件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
愛國、創新、擔當這樣的字眼,在很多企業家身上閃耀著,無論是華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馬云,還是漢能的李河君,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
李河君常說的“國運則我運”,可能更能概括企業家們對于祖國的感情以及擔當。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一批優秀企業的崛起,而企業同樣肩負實現民族復興的重大使命。“漢能因祖國強大而強大”,這句李河君最喜歡反復強調的司訓,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堅守實業、不忘初心
在中國經濟發展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的背景下,企業家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
有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是過去十多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財富的風口在房地產,這種情況直接削弱甚至摧毀了很多企業家做實業的動力。每年的財富榜上,房地產、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大亨屢屢上榜,從事實業的則黯然失色。
2008~2016年間,坊間很多類似的傳聞都在證實一件事:做實業不如炒房。進入房地產一個月的收益都遠高于辛辛苦苦做實業一年的收益,做實業成了最“沒出息”的選擇。
2011~2012年,李河君帶領漢能花費8年時間建造的金安橋水電站陸續并網發電。自此,金安橋水電站每年有幾十億元的現金入賬,而這兩年,也正是投資房地產的大好時機。
一些財力雄厚的公司接連傳來進軍房地產的消息,但是“有錢了”的漢能,沒有去“買樓”,而是去買了技術。2012年開始,李河君先后并購了國際上擁有最先進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四家公司,一舉躍升為全球薄膜太陽能頂尖企業。
不是沒有人勸李河君進軍房地產,但他卻一直堅持做實業。早在金安橋水電站建設期間,漢能內部就有人勸李河君拿出50億做地產,但是被他拒絕了。在他看來,做金融和房地產肯定都能掙錢,但僅僅是為了賺錢,不是他的性格。
也是2012年,李河君在《中國領先一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一書中提出,一場規模空前的“能源替代革命”即將到來。
在李河君看來,能夠實現這一理想的技術路徑,并非當時已經被巨額國際市場補貼所“催熟”的晶硅技術,而是當時尚未被中國主流所接受的薄膜太陽能技術。
其實,李河君在2008年就已經決定跨入光伏領域,并已經在晶硅和薄膜之間做出了選擇,但由于市場不看好,他這個決定遇到了公司內外的一片質疑之聲。
9月29日,漢能迎來了23歲生日。李河君在回顧漢能23年的發展歷程時,十分驕傲地說,23年來漢能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事,就是清潔能源:“漢能專注做實業,這是我們覺得很驕傲的一件事情。”
到了今天,當初質疑他的人,也開始相信李河君所說的“能源替代革命”即將到來,也相信薄膜太陽能才是太陽能發展的未來趨勢。
“在企業家精神中,企業應該要想到我們跟別的企業不一樣的地方,不要跟別人走。凡是跟隨別人走的,一般都沒有好結果。”提到當初做的選擇,李河君這樣的感慨。
創造新的行業
按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說法,企業家就是開拓者、創新者,企業家就是把科學技術發明引入經濟生活之中,把經濟推向前進的人。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將企業家分為三類,第一類企業家能夠發現、創造需求,是最偉大的企業家。遠的像愛迪生、福特,近的像比爾·蓋茨、斯蒂文·喬布斯,都是這樣的企業家。第二類企業家滿足市場上已經表現出來的需求。第三類企業家按訂單生產,技術、規格都是別人制定的。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第二類、第三類企業家很多,第一類卻少之又少。而處于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期的中國,卻十分需要第一類企業家,需要他們培育出像高鐵、水電一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李河君在做的恰恰就是這樣一件事。前段時間一位經濟學家到漢能參觀,他說全球現在有差不多1000個大的行業,但是沒有幾個是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包括現在的各種互聯網經濟也都是國外抄來的。但是漢能在創造一個新的行業、一個新的市場。
現在,相較于李河君進軍太陽能市場時,薄膜太陽能行業在李河君的推動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國內就涌現了一批斥巨資投產薄膜技術的大公司。這其中,有中國第一大煤炭公司神華集團,其與上海電氣等公司聯手出資25億元設立了兩家光伏公司,建設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
而在此之前,非能源央企中建材凱盛集團也在宣布,其500兆瓦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成功簽約落戶江蘇江陰,這個項目總投資達到10億美元。
很顯然,李河君“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的信仰正在積極推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現在漢能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已經是絕對的全球領先。目前漢能技術占據五項世界紀錄,并且擁有1820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占比54%。其他企業在未來5~10年都很難追上漢能的步伐。
國運則我運
“愛國”這個標簽在李河君身上十分顯眼,無論是從漢能的十八條司訓之一“漢能因祖國強大而強大”來看,還是從李河君對媒體說的“科技報國 實業報國”來看,都是如此。
李河君的愛國情懷,其實從他為公司取的名字“漢能”就可以看出,從他寫的《中國領先一把》一書中也可以看出。
23年來,秉承著“國運則我運”的信念,李河君為中國的清潔能源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用了兩個八年,創造了兩大奇跡,更是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了八年建造成世界最大的民營水電站——金安橋水電站,通過“西電東送”,緩解了東部地區用電負荷過大的問題;用另一個八年,將漢能打造成世界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讓全世界對于“中國制造”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與國家共命運的企業才有未來,李河君對此深有體會。他說,漢能有今天,就是因為祖國改革開放為漢能提供了報效祖國的機會;漢能的發展,就是因為把自身的發展與祖國的發展、民族的興旺緊密結合起來。
一個強大的國家背后,必定存在無數杰出的企業家。而杰出的企業家背后,也必然有一個強大的國家。
中國企業家的本質特征,歸根到底是中國底蘊加國際視野。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一批優秀企業的崛起,而企業同樣肩負實現民族復興的重大使命。李河君就是從國家利益的高度來經營管理企業,把自己的運氣融到國家的大運當中。
李河君的夢想,是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讓薄膜太陽能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現在,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夢想,改變正在發生……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