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云計算為承載,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于一體的平臺底座,是當前企業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2021年3月,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委員會發布的《關于發布2020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的通知》中,30多個優秀案例均使用了云計算技術建立系統平臺,提升生產運營數據價值,提高工作生產流程自動化水平和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此外,在來自2021年國際知名軟件資產管理商Flexera(以下簡稱“Flexera”)的云狀態報告顯示,92%的企業在IT架構上選擇多云戰略,其中82%的企業選擇混合云,10%的企業選擇多個公有云。報告還顯示,企業平均會使用2.6個公有云+2.7個私有云,數量相比去年有所增長。
也就是說,企業IT架構日益復雜化,多云戰略已經是當下大多數上云企業的選擇。

當然,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企業云成本支出也在快速增長。
在來自Flexera的報告中顯示,36%的企業表示他們的云成本年度支出超過1200萬美元,32%的企業表示年度支出在240萬~1200萬美元之間,這些數字都比去年大幅增加,去年支出超1200萬美元的只有20%而今年已達36%,而在240萬~1200萬美元區間的,由去年36%降至今年32%,綜合來看云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隨著企業用云程度的加深,也誘發了新的問題。初期,企業用戶主要關注如何上云、上哪家云等問題,需求通常來自咨詢規劃、遷移實施和資源管理等,后期與業務強關聯便出現了如何用好云的問題:1)上云后支出浪費嚴重;2)上云后部分業務性能下降;3)上云后業務與安全結合不深。
云成本的不斷攀升,云浪費現象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在Flexera報告中的受訪者也披露到:他們平均浪費了30%的云支出,對于這樣的數值,事實可能不那么簡單,由于眾多企業傾向于低估浪費的數量,因此支出的效率可能更低,Flexera 發現實際浪費平均為 35% 甚至更高。

那么,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作為業界領先的多云管理平臺——行云管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行云管家表示:“一方面,由于諸如新冠疫情和國家新基建政策等影響,倉促下企業只知道上云能帶來業務效率的提升和業務場景的延申,并不完全了解云計算這種技術及云服務商提供的產品;另一方面,在用云的過程中勢必在多云、混合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網絡異構及其云平臺的差異性也加劇了用云的難度,又糅合如管理制度、使用習慣、業務訴求等眾多因素,都會是云成本支出居高不下的誘因。”
云計算發展的十年,已由萌芽期到了繁榮期,現階段企業考慮更多的不會是上不上云的問題,而是考慮上哪家云、怎么上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構建云優化的云管服務能力,讓云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為業務賦能,為管理減負的生產目標。
云計算領域的眾多專家也在探索相關的延伸問題,即如何在復雜的多云環境中優化云管理,降低云成本,那些采用了多云戰略的大中型企業普遍選擇的方向是求助技術中立的第三方云管平臺。

可以統一納管多家云廠商、多種云資源,實現云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成本管理協助用戶進行云資源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一站式云管平臺價值凸顯。行云管家對記者透露:“作為技術獨立的第三方云管平臺,行云管家為企業提供針對多家云廠商、多種云資源的一站式管理解決方案,只需一個控制臺,即可整合操作多個公有云、多個私有云 、混合云以及各種異構資源,從而進行靈活的資源管理與運維。”
記者調查得知,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以SaaS形態提供云計算管理服務的平臺,行云管家已經為超過10萬家企業提供云管理、云安全和云成本優化解決方案。

云計算存量時代,先前一批通過快速上云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已經獲得了階段性勝利,但是要擁有云計算和數字化轉型帶來護城河般的競爭優勢,在大家都能用云的情況下,就看企業如何優化云計算支出結構,控制公司長期人力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企業為實現這一目標,選用專業云服務廠商的云管平臺SaaS產品才是理想選擇。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