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和轉化。眾多互聯網企業代表提出圍繞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而在交通領域,海信早有布局,部分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成果已實際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3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工智能+交通:喚醒沉睡的數據,讓城市更聰明”媒體溝通會上,海信網絡科技向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面對最受市民關注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海信研發的”數據魔方”,實現基于深度學習的交通預測,可在30秒內完成10億規模交通大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實現了行業突破。海信城市交通信控專家馬曉龍解釋說,”一般城市每天產生數千萬的海量交通數據,但如何把這些數據用活,過去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是個難題。而現在應用該技術,大數據體現出的交通問題,可以快速得到解決。”
例如,以往對于交通堵塞問題,往往是發生擁堵后十多分鐘,交警才收到報警,然后部署警力前往現場疏導。不僅反應過程長,而且容易導致擁堵加劇和潛在安全事故。海信建立起基于深度學習的交通預測,”以海量交通數據為基礎,分析交通運行的規律性和相似性,建立智能學習模型,通過深度學習去預測流量等交通參數,預知擁堵區域等”,海信交通專家馬曉龍說,這樣,就可以預測擁堵地區和時間,提前進行方案制定、信號調配、誘導信息發布以及警力的部署。
”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中,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建設能夠進行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智慧城市。”海信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牟三鋼介紹說這些看起來剛剛起步的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已投入使用。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