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搭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最擔心的就是遇到突發情況導致行程遇阻。搭乘滴滴巴士這樣的互聯網定制班車的用戶也會遇到這樣的狀況。而每當遇到這樣的狀況,駕駛員的反應處理和平臺的快速調度,成為服務質量高低的關鍵。
突發狀況 滴滴巴士快速調度
北京下第一場雨夾雪時,滴滴巴士上莊——上地路線的一輛巴士在中途一段車輛最密集的路段,突發刮蹭事故。當值的巴士司機立即與滴滴總部聯系,請求調度應急車輛。很快,應急車輛就到達了事故地點,并將在寒風中等待的乘客安全送回家。后來第二天有乘客反應沒有等到救援車輛,自己打車回家了。司機當即與總部反應情況,征得同意后,為打車自費回家的用戶報銷了打車費用。
類似的事情在沙河——上地線路的乘客也遇到過。同樣是雪后,滴滴巴士即將抵達沙河時,突燃“熄火”。當值司機李師傅首先聯系滴滴總部給予車輛支持,隨后趕往沙站一面安撫乘客情緒,一面與到站的滴滴巴士司機溝通,將等待的乘客送上車。由于雪后路滑,李師傅不停提醒上車的乘客小心腳下。
滴滴巴士能夠在突發事件時,快速做出反應,除了巴士司機們多年的經驗積累外,還有源自滴滴平臺的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
大數據解決個性化出行需求
有統計顯示,北京平均人口大概3000萬,私家車500萬臺,出租車66000臺,車和人的比大概是1:6,小汽車滲透率是15—18%,而在美國,這個數字是46.5%。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不可能讓小汽車無限增長,但人們的出行需求卻是不斷增長的,要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就需要借助大數據與共享經濟。
滴滴巴士利用大數據解決出行難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車輛和用戶。滴滴巴士事業部總經理李錦飛介紹,滴滴巴士通過對滴滴快的平臺上海量出行數據進行抓取和分析,針對現有公交主干線的進行補充,解決公交系統無法滿足的上班族的出行需求。
李錦飛介紹,在車輛方面,滴滴巴士主要是與有經營資質的旅游公司和有合法資質的租賃企業合作,結合線下閑置大巴資源進行數據匹配,搭建平臺,完成用戶的找車需求。
而在用戶方面,滴滴巴士則通過微信公眾號收集用戶出行需求。當一個新線路的出行需求在3天內達到30人時,滴滴巴士就可以開通。“不只如此,每條線路的出發時間也都不是固定的,因為我們是通過以收集乘客需求為主要依據來制定每條線路和出發時間,同時還根據滴滴平臺的出行大數據來進行設定。”李錦飛表示。
由于滴滴巴士用戶的出行需求高度集中,車輛又基本上全是社會閑置車輛資源,因此,在大數據分析下,可以靈活地進行路線規劃、站點設置、發車時間設置等車輛調度,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出行需要。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