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在杭州召開,楊元慶、馬化騰、宗慶后等一眾商界領袖參與圓桌論壇,就步入“互聯網+”時代以來中國經濟發生的顛覆變化展開探討。其中,作為從傳統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IT巨頭,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則講述了聯想在互聯網時代的經歷和變革,引起了業界的反思與熱議。
“互聯網+”和“+互聯網”,在改變中前進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最近兩年才興起的一個概念,隨著“互聯網+”不同行業的崛起和快速發展,時至今日,線上經濟的貢獻值已占到了全國GDP的30%,已經超過了20萬億,達到了房地產經濟的兩倍之多。因此,主持人吳曉波針對聯想提出了“最近兩年來,‘互聯網+’對聯想意味著什么”的問題。
楊元慶表示,互聯網當然是在改變著一切,不僅僅是因為互聯網誕生了很多的新興行業,也顛覆了包括像媒體行業、廣告行業、游戲行業在內的一些行業,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當下實際上形成了傳統行業+互聯網的格局,互聯網手段可以改變每一個行業的業務模式、業務流程,讓它更貼近客戶,更高效。
正如楊元慶所說,聯想作為全球最大的PC廠商之一,可以說是從傳統互聯網時代走過來的制造商,而如今在“互聯網+”的催化下,也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改造制造,變成了智能制造。舉例來說,在傳統PC制造時代,往往會有廠商遭遇缺貨,或是對上下游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弱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廠商的健康運轉。而今天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手段,聯想能夠更加精準的預測市場需求,保持供需平衡。
數據顯示,聯想PC業務2016年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21.3%,并成為了全球盈利最好的PC廠商。其中的一個根本原因,正是“互聯網+”的改造——包括對用戶喜好的調研、消費的預期乃至售后工作的完善,都可以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連接處理之下得到更好的解決,也進一步博得了市場的青睞。楊元慶同樣舉了一個例子,過去聯想賣電腦,賣完之后就等于和用戶失去了聯系,這個用戶在哪,怎么用電腦,用的好與壞,廠家都不知道,只有等用戶電腦壞了,選擇售后維修的時候,才有第二次碰面和接觸的機會。如今,互聯網通過這些所有能夠連上網的設備能夠讓聯想清楚的了解到用戶的喜好、需求和遇到的問題,這也就是所謂的用戶畫像,這不僅讓聯想做到實時在線的服務用戶,更幫助聯想更完善的解決問題,更完善的設計下一代產品,更完善的服務用戶,其中的意義之深遠并不難想象,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
從個人電腦到個人計算,重新定義PC
值得一提的是,楊元慶指出,聯想并不是一家單純的PC制造巨頭,也是一家在給互聯網賦能的企業,所以,聯想也會經常考慮在“互聯網+”上應該做一些什么。而最終的方向則指向了新的PC——個人計算,未來的設備,必須連著云,連著服務。如果不連云,不連服務的話,這個設備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所以是一個個人云的時代。隨著人們需求的優化升級,將會有更多個性化的需求涌現出來,不單單是人與人用的電腦和手機都是不一樣的,用戶所用的這些云的內容、云的服務,每個人可能都將是不一樣的,是個性化的。他認為,聯想的“互聯網+”戰略就是從個人電腦到個人計算和個人云,再進一步往下拓展就是個性化計算、個性化云這樣一個重新定義PC的發展思路。
究其原因,互聯網從過去的PC互聯網發展到移動互聯網,再到未來可能會發展到萬物智能、萬物互聯的智能互聯網的新時代,與此同時,技術的發展進步,帶來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夠愈發完善的進行對用戶個人偏好和需求的分析,因而廠商也可以滿足用戶更加個性化的定制需求,這就為新的個性化市場提供了技術支持的基礎。如果聯想不能與時俱進的話,那么發展空間會受到很大的約束,只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順著趨勢的風而行,才能跑的更快。簡單地說,就是聯想將從傳統個人電腦制造向更廣闊的個人計算、個人云服務,乃至進一步的個性化計算和個性化云進行轉型。
其實,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滲透,我們都能發現,如今已經不僅僅是個人電腦PC需要有相關的計算能力,完成大規模普及的智能手機早已成為了新的個人計算工具的代表,而越來越多的涌現出的智能硬件,如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掃地機器人乃至新興技術領域的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都是屬于計算的設備和工具,都需要互聯網工具,整個個人計算領域的不斷拓寬是肉眼可見的,放眼未來這種技術革新硬件,硬件改變生活的趨勢仍在不斷加速。

而騰訊集團董事長馬化騰也表達了對楊元慶觀點的贊同,他表示,楊元慶創造性的提出了三個PC的觀念,提出了聯想的“互聯網+”戰略的轉型,這實際上符合了“互聯網+”時代,用戶市場從對過去孤立的終端的需求演變成一種對完全聯網的、個性化的計算能力,乃至云服務需求的大趨勢。
未來已在眼前,聯想打算怎么走

回顧過往,楊元慶認為,在“互聯網+”的顛覆態勢下,每家企業的路徑都不一樣了,過去在PC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惠普、戴爾,近兩年發展路徑也都不一樣了。比如惠普基本上仍聚焦在PC上,沒有考慮個人計算這樣的一個擴展,甚至連平板電腦都沒有,更不要說智能手機、智能硬件等更多未來的領域。
除此之外,他還指出,在聯想拓寬了領域以后,也產生了新的競爭對手,像三星、華為的這些競爭對手雖然沒有PC業務,但在智能手機等方面走的比聯想起步還要早,發展還要好,總的來說每個企業走的路都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聯想也正在走上一條重視科研創新,拓寬業務生態的道路,自2009年以來,聯想的研發投入每年都在提高,未來四年,聯想還計劃大力部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投資將超過12億美元。而上述領域無一例外的都被認為是在互聯網時代至關重要的幾大領域,其不僅對于聯想重新定義PC和改進智造業有著重要作用,放眼全球,無論是谷歌、微軟、Facebook這樣的國際互聯網巨頭,還是國內的BAT乃至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已經接入了這些賽道,如今看來,聯想的發力也將讓未來變得更加值得期許。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