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22日,內訌風波尚未平息的魅族,發布了醞釀已久的“夢想機”魅族15。
可遺憾的是,魅族15并沒有作為一部旗艦手機該有的素質:
無頂級芯片,無全面屏或窄下巴,不支持無線充電。
就連備受大家期待的 Flyme 7,其系統底層依然基于Android 7.0。其他廠商最近新發布的手機,如三星S9+、華為P20、OPPO R15——都已配備了 Android 8.0 版本系統。
這就很尷尬了:
年輕人追求創新和性價比,而不是幾年都不變的“致敬經典”;
而對中年人、商務人士來說,魅族15的商務屬性明顯薄弱。
所以,魅族15并沒有能力將魅族拉出泥潭。

魅族15發布會主題:雕刻時光,重塑經典
配置不夠,感情來湊。于是,發布會上的楊柘猛打情懷牌,一路“回憶殺”。只為向群眾吶喊:
“真正的魅友不曾在你輝煌時慕名而來,也未曾在你低谷的時離你而去”。
是啊,對于經歷了連續三年裁員、短期內多次人事調整、旗艦機Pro7銷量潰敗的魅族來說,魅友可能是最后的依靠了。

發布會上的魅族歷年機型合影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魅族的陷落并不光是在今年、抑或是去年造成的,而是與其在多個時間節點的戰略把控、產品等多方面因素失誤有關。
那么,失誤的棋招究竟在哪?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請看下文。
戰略上:逆勢而行,錯失幾乎所有風口
2012-2014年,國內功能機向智能機過渡階段,也是智能手機銷量增長的高峰期。此時,友商們都在瘋狂布局產品線,瘋狂傾銷千元機,試圖用多機型模式搶占市場。
魅族卻一年只發布一款或兩款產品,直到2014年12月才發布了全新品牌魅藍。但是,雖慢了一步,當時的魅族仍有與小米正面一搏的實力。

2014年,主流品牌中在售產品數量最少的是魅族
2015年,智能機普及紅利逐漸消失。友商開始布局高溢價的旗艦機。
此時,魅族拿到阿里5.9億美金投資,還同阿里簽下了出貨量兩千萬臺的對賭協議。于是,魅族開始頻發新機(魅藍、魅藍Note 2、MX5、魅藍2、PRO 5、魅藍Metal),最后,雖然贏得了賭局,卻失去了沖擊高端市場的先機。

2015年4月,馬云與黃章會面
2016年,國內智能機市場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換中,消費升級帶來了又一輪市場紅利。于是,友商品牌把握機會,在中高端機領域集體爆發,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此時,剛剛完成2000萬臺出貨量的魅族志得意滿,內部定出2500萬臺的標準。

2015年12月21日,魅族宣布了2016年的銷售目標
于是,為了追趕這個2500萬,從下半年開始,魅族瘋狂發布新機,人員規模不過 4 千的魅族,硬生生靠著 ODM(其他廠商根據魅族定的規格要求,設計出商品后魅族生產貼標) 加自主設計研發,發布了 14 款機型。
如此一來,因為趕目標,魅族錯過了沖擊高端市場的最佳時機,也打亂了自家的產品線。
2017年,友商旗艦機出現更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手機,并開始配備高通驍龍835處理器。
魅族卻因為過多中低端產品線之間相互干擾,于是在高端機的投入研發略顯不足,再加上Pro7過高的售價、錯誤的定位、高端處理器以及全面屏的缺失,以至于銷量不佳,價格腰斬。


發售時起步價2880元的魅族PRO7,價格幾乎腰斬
縱觀智能機發展的這幾年,從一開始的國內智能機增量紅利,到國內智能機消費升級紅利,魅族可以說是完美地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風口,一路逆勢而行。頂著風,當然走得費勁。
產品上:太過自信和執著,忽略市場趨勢
曾經,創新和工匠精神,成就了魅族和黃章。
“機皇”M8、M9、夢想開端MX、里程碑產品MX2等等,一步步讓魅族這個“小眾廠商”轉型成一個“大眾品牌”。
但是,前期的成功讓黃章和魅族膨脹了,在對產品的感覺上從自信走向自負,從執著走向偏執。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魅族走上了自娛自樂的歧路。
用戶需求決定了產品發展的主流趨勢,好的產品就是踩中了用戶的需求,甚至帶給用戶驚喜,例如被廣大網友譽為“國產機皇”的M8。

魅族經典之作M8
而現在的黃章是:
用戶咋想的?我不care啊;最近的“檔期”流行全面屏?跟我有什么關系。我只打造“我的夢想機”。

黃章2017年再度出山時的微博
所以,Pro7慘遭滑鐵盧。當然,魅族之前與高通關系緊張,缺失主流芯片也是拖累魅族的一大原因。
但是,做產品,應該以用戶為本、以市場為導向,不應以個人的喜好與判斷來取代理性分析。
營銷上:產品定位及營銷失誤
魅族在李楠負責營銷的時代,以“罵小米”為主要戰略。在 2014 年的一次產品發布會前,魅族甚至在海報上用了“卡慢丑小米造”的文案。


2014年12月23日,魅藍手機發布預熱海報
當時,貼身小米是性價比最高的營銷策略,李楠和他的團隊也確實把魅族的聲量帶到頂峰。
但不得不說,這個策略有些“Low”,讓魅族從“小眾”、“高端”跌落凡塵,自然,這也不符合黃章“夢想機”和“大廠”的定位。
于是黃章不再讓李楠負責魅族的營銷。
楊柘來了。

魅族高級副總裁兼總參謀 楊柘
楊柘曾為華為的Mate系列以及P系列手機制定了包括“君子如蘭”、“爵士人生”等主題,讓華為手機在高端市場獲得了品牌認可度。之后,楊柘與華為不歡而散。
2015年12月7日,楊柘確認加盟TCL。在TCL期間,他沿用在華為時的風格,給TCL手機敲定了全新品牌理念“宛如生活”,并發布商務手機“劍膽琴心”,但因2016年TCL手機銷量不佳,楊柘于2017年2月被免職。

來源: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業績快報
2017年5月,迫切希望進軍高端市場的魅族引入了楊柘,希望他能讓魅族產生更高的溢價。
可是,加入魅族之后,楊柘依然沿用他此前一貫的品牌策略,將“惟精惟一”定為魅族的品牌理念,并為魅族PRO 7提出了“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這樣的品牌口號。
此營銷方案不禁讓很多魅族員工和魅友們虎軀一震:
魅族以前一直是一個重視科技感的品牌,走“小而美”路線,積累的用戶多為學生和發燒友群體,但楊柘設定的產品主題過于虛無,和此前的品牌調性完全脫節。
當然,魅族PRO 7此后遭遇的滑鐵盧事件,主要失利于過高的售價、錯誤的定位、高端處理器以及全面屏的缺失,但不得不說,楊柘的產品定位及營銷手段值得商榷。

魅族去年年底發布的Flyme用戶報告
年輕人追求創新和性價比,而不是幾年都不變的“致敬經典”;商務屬性不夠、突然地品牌改變、空降領導喊出的新口號,也并不能直接帶來消費群體的改變,所以魅族新品在中年群體中也不討喜。

網友吐槽魅族營銷風格(此“白永祥”非魅族科技總裁白永祥)
顧客的需要是營銷的起點,滿足顧客需要則是營銷的最終目標。
公司內部混亂,有“任人唯親”之嫌
2016年,魅族產品的品質出現了明顯的滑坡,充電器起火事件頻發,這些事故,正是發生在黃家人接管供應鏈之后。
其實稍微研究一下魅族的組織架構,就能發現不少黃家人的身影。
據天眼查公開的信息,魅族科技9名主要人員中,有四名黃姓。
除董事長黃秀章即黃章本人外,總經理黃柏濤是黃章的表弟,在公司內部任采購總監;董事黃質潘是黃章的親弟弟,負責供應鏈中心;而黃小琴,是黃章的親姐姐。

公開信息中的魅族主要人員名單
在魅族科技的關聯公司、魅族全國各大區的代理商中,也有黃家人赫然在列,黃家人無處不在。
再說到發布會前一周內接連發生的微博質疑、疑似打人、疑似貪腐事件來看,現如今魅族內部確實問題不小,此話題本文將不再贅述。
雷軍曾說過:團隊第一,其次才是產品,有好的團隊才有可能做出好產品。
如果在一個組織渙散、人心浮動、人人自行其是, 甚至搞“斗爭”的企業里,是沒有生機與活力可言的,又何談干事創業?
偏執的“靈魂人物”黃章
作為魅族的創始人,魅族行進的每一步,背后都有黃章的身影。所以有媒體道:魅族,成也黃章,敗也黃章。
2017 年他再度復出的時候,喊出的口號:“我將重新打造我的夢想機”。
“我的夢想機”,無關市場上的流行趨勢和魅友的主張,只關乎“我”——黃章的個人的喜好。
偏執,自負,這是社交媒體上對“魅族15”紛至沓來的評論,也是黃章時隔數年后回歸之作的結局。
黃章,老了?

魅友在知乎評價魅族15
最后
4月9日,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 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
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部,同比下降了27.9%。“飽和”再次成為了市場調研中出現的。
并且用戶越來越多地集中在華為、小米、OPPO、vivo幾家公司。

賽諾2018年國內Q1整體市場數據
從賽諾數據來看,2018年Q1,魅族銷售量排第7名,而第8名,正是近期深陷欠款、欠薪問題的金立。
繼日本富士通、韓國LG之后,不斷有手機廠商面臨倒閉。隨著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產品同質化嚴重、用戶購機欲望不強烈、市場處于新機空窗期等原因,手機市場紅利期正逐漸接近尾聲。
而國內手機市場整體銷量的下滑,再加上公司本身市場占有率的下降,留給魅族的時間已不多了。
魅族能撐過這次危機嗎?
能把握住下一個風口嗎?
能重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嗎?
祝福魅族,也愿所有走在創業路上的朋友們引以為戒。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